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4, 2024 星期日 微雨 22° 69%

【買股定買樓?】

 
     
2020/04/15 胡國威
武漢肺炎禍害全球,各國央行也要用量化寬鬆政策來救市抗疫,就令不少人覺得長遠揸資產保值過揸現金。問題是股樓之間該如何抉擇呢? 四月一日愚人節當日,匯豐罕有宣布在2020年底也不會派息,令股價一下子插水至38元,在股票與物業之間對決,你又會否覺得買磚頭更實際一點? 假如時光倒流至2008年金融海嘯,一個買家手持200萬現金,他可以「一炮過」在匯豐股價跌至33元時,低吸151手匯豐作收息之用;眼光好的話,也可選擇撈低買入兩層沙田第一城細單位收租,因為當時細單位市值只是100萬元而已。持貨至2020年的今天,我們來作一個簡單結算,又能否分出勝負? 選擇買股收息,在匯豐世紀供股後計起,11年間累計每股派息4.99美元,相當於一股38.4港元。以匯豐400股一手計算,期內每一手匯豐約收到15,360港元。以該名買家持有151手匯豐計,也相當於收到股息232萬元,比本金翻了1.16倍。 買樓收租又如何? 2009年的香港並未實施任何辣稅,購買物業成本僅需繳付從價印花稅,當時100萬元物業印花稅100元。用200萬一炮過買兩層沙田第一城,實用面積303呎的單位,2009年租值6,000元計,兩層樓全年收144,000元。如果每一次生約期過後,業主也選擇上調租值,來到2020年的今天,細位租金已跳升至12,500元。粗略計算期內兩層樓會為業主產生257萬元租金收益,比起本金翻了1.29倍。 表面上,純粹比較股息及租金,買樓收租似乎划算一點。然而買樓收租的雜費卻比股票多。雖然買股收息,部份銀行在每次派發股息時,透過戶口收取利息或需支付一定手續費,變相蠶食收益,但怎計不及買樓多。一來,買樓收租有可能納空租、二來,業主也要代租客繳付管理費、差餉;更重要一點,買樓收租需要繳付「物業稅」。 「物業稅」需將全年租值在扣除差餉開支後,打八折作為評稅基準,再被政府從中抽取15%稅項;當然業主可選擇將租金化作收入一部份,並用「個人入息課稅」來評稅,變相徵稅沒有「物業稅」如此多。若我們簡單打八折後,被政府抽15%來計算,期內租金收入會跌至226萬元,實情買匯豐收息的收益相差無幾。 因此,初步結論是長線投資收租或收息角度看,原來股票與物業的分別不算很大,但連同升值角度來計算。買股票卻一定跑輸。如果沒有掌握最高位放售匯豐,按現在股價接近打回原形,售賣股票僅獲利約30萬元;反觀按今日沙田第一城細單位市值500萬元計,兩層樓賣樓可獲利800萬。 當然也有人會反駁,樓價只是滯後反映,真正跌勢尚未浮現,但我們同時也要衡量的是,今日樓市較受制較行政手段所影響,且業主供甩樓比例大增,可能反成為樓價較難大幅回調的因素。但如此推論,又是否代表現階段買樓吸引過買股? 又未必! 有兩點還要衡量。 第一,買樓跟買股不同的地方,是買樓可發揮槓桿效應;除非購買衍生工具,否則股票則較難發揮相關效力,這正是買樓比買股的優勝之處。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08年海嘯後,股價及樓價同樣陷入低谷,基本上一地平貨任執;反觀今天股票跌至谷底,大家寄望反彈可期之時,私樓樓價的跌幅並不算明顯,反而卻在高位徘徊,未來哪一種工具上升空間較大呢? 是今日投資時要衡量的地方。
(文章內容純屬作家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頁立場)
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