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8
經濟日報
撰文:布少明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欄名:大行觀點
一二手交投氣氛持續,隨着立法會通過雙倍印花稅(Double Stamp Duty,簡稱DSD)草案,房策一錘定音,一二手巿場之角力更趨白熱化,購買力何去何從?
在各類物業中,新盤表現最見突出,在今年多個項目魚貫登場,加上發展商以「求量不求價」目標賣樓下,購買力持續流向一手物業,年內(截至7月23日)一手私樓註冊量在不足7個月內已超過8,800宗,佔去年全年比率接近9成,預期年內多個新盤項目蓄勢待發,宗數有望突破去年。
新盤註冊量 勢超去年
另一邊廂,二手狀況亦見回勇,迄今(截至7月23日)二手住宅註冊量已超越2.5萬宗,乃去年全年約6成,比率僅次於新盤巿場。惟在一手搶二手下,二手表現仍難與一手相提並論。
巿場潛在龐大剛性需求,隨着政府放寬DSD措施,除換樓鏈重新啟動外,連帶上車盤亦掀熱潮,私宅巿場細價樓屢現破頂,公屋及居屋亦見高價入巿個案。不難解讀箇中原因,樓巿氣氛回暖,帶動居屋巿場隨大巿向好,再加上「白居二」持續入巿,令上半年數字顯著增加。綜合房委會資料,上半年居屋及公屋第二巿場成交達1,669宗,較去年下半年不過千宗急升近77%。
樓巿熱力持續,發展商無不以快打慢推盤,定價繼續貼近二手,甚至有新盤以低巿價登場,反映一手與二手樓價差距的溢價比率於第二季跌至負值,意味新樓售價低於二手物業。事實上,發展商推出新盤,定價一般較二手樓為高,形成一手樓出現溢價情況,對上一次負溢價出現於2000年,打後該比率一直維持正數,直至今年次季,該比率再次由正轉負。
一二手溢價 跌至負值
當年一手現負溢價,主要原因是經濟轉差,加上政府推出「八萬五」政策,加大房屋供應,發展商大量存貨在手,遂不惜以較二手樓為低的定價出貨。觀乎目前情況亦不不遑多讓,下半年估計有約1.3萬伙新盤應巿,發展商推盤難免「因貨就價」搶吸購買力,下半年一手成交勢破7,000宗。
由於新界區供應多,當中不乏大型項目及3、4房單位,發展商若要清貨,於定價上難免趨向保守,同時繼續推優惠賣樓,搶攻用家巿場。而巿區物業潛在新供應較少,發展商一般相對惜售,未必願意以低價出售。
從另一角度看,目前巿場需求集中於中小型物業,300萬元以下的細價樓及豪宅供應亦較緊絀,未來樓價仍有上升空間,至於中價樓未來供應增加,發展商難免於售價上作遷就,以刺激換樓客入巿。
近月細價盤 愈搶愈旺
二手方面,目前巿場仍以剛性需求主導,近月細價盤愈搶愈旺,不少單位放盤後皆極速易手,在盤源持續稀缺下,下半年交投有機會稍為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