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1
經濟日報
撰文:唐榮
欄名:專家樓論
前特首曾蔭權管治年代,運房局被評為忙於交通基建,疏忽房屋問題,結果引發公私營樓供應斷層問題,亦被視為推升樓價的其中一個主因。
到了現任特首梁振英年代,房屋問題被高度重視,運房局傾力增加公私營樓供應,不過,似乎又變成顧此失彼。
兩者工作龐大 僅1位局長負責
為何顧此失彼?運房屋專責的運輸及房屋事務,兩者都可以說涉及極龐大及繁重的工作,但卻壓縮至由一位局長負責。早年,前運房局局長鄭汝樺一般被視為擅長交通運輸,但任內似乎忽略了房屋問題,私樓供應短缺、公營房屋不足,無可否認均在她在任期內發酵形成。到了現屆運房局局長張炳良,這兩年看到他努力增加公私營房屋供應,制定長遠房屋策略,讓人感覺擅長處理房屋事務。但過去大半年,對港鐵的情況或許缺乏警覺、或許各種因素,使高鐵滾雪球式爆發,運房局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管好房屋失掉運輸、管好運輸失掉房屋,唐榮在2012年已兩次提及。
2012年03月21日專欄題為「新特首第一要事可夠膽試」,當時提到:如無意外,新特首將於3月25日產生。換言之,新特首只餘下有限時間籌組管治班底,唐榮認為有一要事必須盡快推行——現時掌握公私營樓供應的運輸及房屋局,與負責土地供應的發展局重新合二為一。
2007年前,所有房屋政策問題,包括公私營房屋土地等,由房屋及規劃地政局所統領,及至07年曾蔭權連任成功重組管治班子,分拆不同政策局掌管,土地供應由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主理,房屋供應則由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監察。當時的想法是因為房屋問題任重而道遠,還是忽發奇想呢?唐榮無從得知。
《經濟日報》過去亦曾引述官方人士消息指出,2007年改組後,監察私人樓供應是交給運輸及房屋局,即該局如果發現供應失衡,就要向政府高層發警號,着各部門共謀對策。唐榮亦曾從高官口中得知,不論公私營房屋都要向發展局取得土地,外界因此感到政府對樓市政策出現混亂亦由此引發,因為負責敲警號是運房局,但土地供應則由發展局負責。
2007年新班子組成,兩位涉及房屋土地的局長,鄭汝樺似乎忙於交通基建、林鄭月娥則忙於保育發展,最低限度公開場合少談樓宇供應,短缺直至2009年《施政報告》才獲得初步正視,至2010年中才恢復主動賣地。
這種落後於形勢的管治,讓社會不少意見認為公私營房屋及土地供應有迫切需要重回一局,才能有效取得土地、編配公私營房屋供應及配合其他發展。
運房局發展局 仍舊繼續分拆
2012年10月17日另一篇題為:「棄合併運房發展局小心重蹈覆轍」提到,樓價房屋問題同樣已「燒埋身」,多次出招可略窺一二。但聞說,梁振英重組架構將會放棄合併運房局及發展局,會不會重蹈上屆政府的覆轍?張炳良局長忙於處理交通工具加價、陳茂波局長窮於應付各地區規劃的反對浪潮,兩人工作都多到不得了,能否專注於處理公私營房屋問題,這是唐榮的一大憂慮。結果私樓供應又再無人駕駛、公營資助房屋或再遙遙無期。
結果,運房局及發展局繼續分拆,唐榮無意懷疑兩屆政府官員的施政能力,不過,現實確是,上屆交通有政績,房屋大落後;今次是忙於房屋,運輸卻出漏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