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 2024 星期六 天色良好 23° 64%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每小時買兩新樓 500多萬一個

2014-07-18    經濟日報
撰文:唐榮 欄名:專家樓論 長實低開大埔新盤,200萬元以下開放式,估計有閒錢的都有機會入票博抽獎,香港人究竟有多喜歡買新樓? 香港人(部分內地人)每年花接近1,000億元買新樓盤,全新、未住過、毋須花時間洽購、一次性睇樓、有多種付款方法、設備設施升級……可能都是愛買新樓的原因。書展開賣的唐榮新書:《買新樓 分析•部署•大出擊》有更多你想得到的一手資料。 98年發展商散貨 成交破頂 書中提到,自1996年起,平均每小時有兩個新盤成交,每個價值都要500多萬元。1996至2013年歷時18年,一手成交總宗數高達332,370宗,平均每年18,465宗、每個月1,539宗、如果每日計約有51宗,再換另一個數字,過去18年,每個小時計算,約有2個新盤單位進行交易。 18年下來,成交宗數最多是1998年,金融風暴後發展商全力減磅散貨,大幅調低售價後吸引大量市民購買,創造出一年超過3萬宗一手成交,當然其後數年,不少人被認為或自認為接了火棒,但到了2014年,1998年買入新盤持貨至今,仍有可觀帳面利潤,不過,接下來又如何? 至於成交最少的年份,則是2011年,政府推出辣招遏抑樓市,特別按揭貸款方面加重藥力,一手住宅成交明顯放緩至10,880宗。 總金額方面,18年合計一手成交總值高達16,998.51億元,以2014/15財政年度政府的經營開支預計為3,250億元比較,該金額大概是5年多的政府經營開支。一手交易再換算下來,平均每年成交金額是944億元、平均每個月則為79億元左右。若按年計算,成交總值最高的年份是2012年的1,309.68億元。最低潮亦是香港經濟谷底之時為2002年,當年僅得590.88億元。 新盤精品豪宅化 樓價高漲 再換算一些數字看看,18年332,370宗交易涉16,998.51億元的一手新樓成交,平均每宗交易金額是511萬元。不過,隨着樓價的起落,新盤愈趨豪宅化、精品化,最簡單是往昔大家口中的單幢新盤,今時都被喚作精品豪宅,新盤的價值不斷高漲,上世紀的歷史高位是1997年,當年平均每宗一手交易金額是537萬元。 往後步入低潮,由1997年一直跌至2002年低點的每宗交易256萬元,以每宗交易金額計算,跌幅有52%,不過,「升到你唔信!」素來是香港樓市特色,何況新盤價格。按年計算,一手樓價的高峰在2011年出現,平均每宗成交價高達1,203萬元,若從2002年低位起計算,升幅高達3.7倍,亦即2011年平均每個新盤的價值可以在2002年買到4至5個新盤單位。 2011年高位回調 連跌兩年 不過,股票市場有所謂急升惹來急跌,一手平均每宗交易金額已連跌超過兩年,2013年平均每宗一手交易金額是868萬元,較2011年高位回調約28%。 18年成交16,999億元,如果一半是淨利潤,達8,500億元,每年是472億元純利,地產商的財力便是這樣累積下來的!至於2014年第一季,成交宗數3,595宗,成交總值是320.41億元(補充,至2014年上半年,成交宗數6,947宗,總值626.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