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二月 29, 2024 星期日 陽光充沛 13° 47% 黃色火災危險警告

探討建築費趨升因素

2014-06-30    經濟日報
撰文:何志榮博士 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香港分會主席 欄名:RICS角度 建築費趨升已屬公認的事實,究竟升幅有多驚人?根據利比工料測量師行數據顯示,過去數年建築費明顯升。 有工程公司曾表示現時豪宅建築費每平方呎約需10,000元,較5年前貴接近一倍。導致建築費急劇上升的因素頗為複雜,筆者綜合出4個重要範疇和提出問題的核心,期望業界與政府共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向。 首先是勞工短缺,這正是建造業議會嘗試解決的問題。香港約有26萬名已註冊工程勞工,逾4成已超過50歲。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已不止一次指出,2013至17年需額外一萬名勞工以滿足業界需求。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2012年12月,一名水泥工的日薪為1,252元,至今年已升至1,509元,而且仍上升,從薪酬升幅可呈現勞工短缺的實況。 大量發展項目爭奪資源 其次是法例改變的影響。新政策本意是提供更佳的建築環境和居住質素,然而部分政策會為發展項目帶來額外的費用。例如2011年推出的「聯合作業備考四」規定,建在地面以上及以下的停車場,其總樓面面積寬免分別為50%及100%。從發展商角度出發,獲得更多的總樓面面積寬免,意味着可興建更多住宅單位以供發售,賺取更大利潤,此當然亦能為住宅市場提供更多單位供應。但興建地下停車場的造價較高,導致建築成本上升。另外,現時監管環境污染的法例規定要在工程開始之前,要完成工程對周邊環境帶來污染的評估報告。這明顯為市民健康及安全着想,但無可避免增加發展成本。 再其次是大量發展項目爭奪資源。本港有多個大型公共工程進行,對各類工程人員及建築材料的需求有增無減。只計及港鐵的五條新路線及延線的工程、港珠澳大橋、啟德新發展區,再加上加速興建中的公共房屋,每項發展須在短缺人手的環境中爭奪資源,尚未計及私人發展商的發展,建築成本被搶高自是難以避免。 設計的轉變亦是原因之一。項目設計會因應法例的轉變、市場環境、公司發展方向或其他因素而有所改變,導致工程延期落成,變相增加建築成本。部分工程延誤的原因,是項目的可行性或假設出現誤差,導致昂貴的改建成本又或嚴重影響工程進度。然而,使用先進的科技如建築信息模型(BIM)可為項目減少和及早解決問題,BIM是以電腦技術模擬項目的設計及進度,可即時觀察項目設計是否存在衝突或失誤,亦能預早顯示設計改動帶來的影響,減低工程出錯超支和延誤機會。 建築成本是影響樓價的一項重要因素,RICS期望與政府及業界合作,共同研究如何有效降低香港建築成本,以提升本港的城市競爭力,及提高香港的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