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經濟日報
商舖買賣有所增加,與此同時,不少業主趁市轉好減價出貨,因相對看淡後市,願蝕讓離場。
疫情受控下,商舖買賣增加,而蝕讓個案亦上升。如旺角登打士街43號H02號地舖,業主以6,000萬元放售單位,但最終減價4成至3,680萬元沽出,較8年前購入價,帳面蝕讓1,000萬元。涉及舖位面積僅約150呎。原業主在2012年11月的舖市高峰期,以4,680萬元購入,最新以3,680萬元沽出,帳面蝕讓1,000萬元,但連同印花稅等雜費,估計實際蝕約1,200萬元。目前舖位由飲品店租用,月租約13萬元,租金回報率約4.2厘。
通菜街舖位 蝕500萬離場
疫情衝擊零售,核心區舖位錄蝕讓成交較多,如同區通菜街138地下及閣樓易手,物業面積1,000平方呎,以約7,800萬元成交,呎價約7.8萬元。舖位由寵物店租用,月租合共約22.3萬元,回報率約3.4厘。原業主於2012年8月,舖市高峰期時購入,涉資約8,300萬元。持貨8年轉手,帳面蝕約500萬,連印花稅料近1,000萬元。
荃灣大河道迷你舖 2520萬易手
另荃灣大河道22至28號榮安大廈地下A2舖,面積約200平方呎,原業主2015年以約2,520萬元購入,早前以2,900萬放盤,議價後以約2,000萬元轉售,持貨5年帳面蝕讓520萬離場,若連雙倍印花稅(214萬)及代理佣金等雜項支出,估計實質損手近780萬元離場。
投資者去年趁低位買舖,惟碰上疫情持續,寧盡快沽貨離場。資料顯示,尖沙咀柯士甸路15號嘉華大廈地下B1舖,面積約600平方呎,以約1,740萬元成交,呎價約2.9萬元。原業主於去年5月,以約1,660萬元購入。其後本港先後遇上社會事件,以及新冠肺炎,商舖租務市場慘淡,舖位至今仍交吉,最終減價至1,740萬元沽貨,減價約3成。原業主持貨近一年,帳面獲利約80萬元,惟印花稅已涉及約124.5萬元,連同其他使費,估計實蝕逾60萬元。
早前受疫情影響,商舖租金急挫,令舖位業主減價放售舖位,而近日疫情受控,投資者見舖位價格下跌,趁機吸納舖位。由於整體經濟前景仍有憂慮,租金料繼續向下調整,令舖價仍有壓力,而不少業主於商舖買賣高峰期入市,租金已大幅調整,售價難以保持,業主亦面對蝕讓現實,相信蝕讓成交個案仍增加。
作者、責任編輯:梁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