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提出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興建公營房屋,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表示,今次收地的幅度和速度均比以往「大膽」,無論地產商或個別地主也沒有分別,適合做公營房屋便會收地。規劃署會盡快研究一百六十公頃接近現有基建設施的有潛力棕地,明年再完成餘下二百九十公頃棕地的研究工作。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政府收地數目涉「篤數」,擔心收地是為地皮周邊的發展商土地升值而鋪路。
黃偉綸昨在記者會上表示,過往政府一直有使用條例收地興建公營房屋,收地的挑戰在於確立公共用途,去年中放寬補償計劃後,古洞北和粉嶺北收地尚算順利,日後收市區寮屋地亦應該做到,不怕有大量衝突。不過,政府收地遭質疑只向小地主徵收,不敢碰地產商,黃偉綸強調,規劃署研究土地本身特質,而非考慮擁有人是誰。
放寬按揭 陳帆「沒叫人置業」
至於公私營發展模式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會有顧問小組提供意見,黃偉綸指成員包括退休人士、學者、對土地房屋有興趣的人士,不會與發展商有千絲萬縷關係,該局下月會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介紹詳情。黃又稱,已開展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三十二公頃用地,主力發展公營房屋的詳細技術研究,二○二一年初完成。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則談到放寬首置人士的按揭成數,是向市民提供多個選擇,無人知道樓市走向,政府亦沒叫人置業,市民作置業決定時必須量力而為。
稱已投入大量資源建過渡屋
至於過渡性房屋,坊間有意見認為政府不肯落水,陳帆否認此說:「(政府)不止落水,浸到上心口」,現有六百多個單位已有居民入住,正在發展的亦有九百多個單位,未來將提供八千多個單位,政府投入大量資源及支援,「不可能不落水」。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質疑當局宣布的收地數目,形容有「篤數」之嫌,如將過去原本發展計劃的收地數目再數一次,毫無新意,反映政府根本無法增加土地供應。
而利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他認為必須關注政府會否藉着這些計劃去分散收地項目,幫發展商掃除發展障礙,甚至為其周邊土地升值而鋪路,尹要求當局交代如何防止利益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