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二月 27, 2024 星期五 多雲 17° 80%

房屋政策數字解讀

2014-01-16    經濟日報
撰文:唐榮 欄名:專家樓論 昨日梁振英發表2014年施政報告,市場關心的仍是房屋供應數字。 --------------------------------- 長策目標 報告:政府決定採納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的建議,增加房屋供應,未來10年供應總量以47萬個單位為新目標,公營房屋佔六成。 解讀:長策會文件未來十年(即2013/14至2022/23年度)的總房屋供應目標應介乎44萬至50萬個單位之間,建議供應目標為47萬個單位。公營和私營房屋之間的比例應為60:40(公營房屋包括公屋及資助出售房屋)。 換言之,平均每年4.7萬單位,取其整數,公營房屋是2.8萬伙、私營房屋是1.9萬伙。理論上,初期數年相信難以達標,公屋只有約1.5萬伙、沒有居屋,問題是何年真正達到4.7萬伙的目標,當然依造地速度,更不可能進一步更大數額,追回落後的數目。 --------------------------------- 房策目標 報告:2013年施政報告房屋政策目標是: (1)協助基層市民「上樓」,滿足基本住屋需求; (2)讓市民按自己的負擔能力和條件,選擇安居之所,並鼓勵自置居所; (3)在出租公屋之上,提供有資助的自置居所,搭建置業階梯; (4)維持私人樓市健康平穩發展,在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優先照顧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需要。 2014年施政報告長遠房屋策略是: (1)增加整體房屋供應,逐步解決短缺問題;(新的目標) (2)增建公屋滿足基層市民的需要;(類近2013年第一點) (3)增加居屋及其他資助出售房屋供應,讓中低收入階層及青年人有更多自置居所機會;(類近第二點) (4)重建房屋階梯,讓有能力的公屋居民購置居屋,騰出單位給有需要的基層市民。(類近第三點) 解讀:似乎放下了私人樓市維持平穩的目標,還是深信2013年或者需求管理措施已把樓價拉向平穩發展?另外,容易讓人聯想到港人港地的永久居民優先亦被剔除,這方面,政府未見詳細解說。 --------------------------------- 2018新供應關鍵 報告:政府已物色足夠土地,興建已承諾的17.9萬個公屋單位及1.7萬個居屋單位,各有關政府部門全力覓地,進度良好。在新的房屋供應目標下,政府的目標是平均每年提供約2萬個公屋單位和約8,000個居屋單位。 解讀:公屋與居屋是以落成量計算,去年承諾是這樣的:2012/13年度至2016/17年度興建7.9萬個公屋單位的承諾;並由2018年起的五年期內增加公屋供應,總供應將以至少10萬個單位為產量目標;以及由2016/17年度起四年內興建約1.7萬個居者有其屋(居屋)單位。與昨日報告比較,公屋的供應未變,但居屋據悉由2018/19年度起增至8,000個,往後維持此水平,所以若公屋、居屋及私樓供應均到位,理論上,2018/19年度,可以達到每年4.7萬伙的供應目標,由於計算的是落成量,此時此刻,政府應該正在狂覓公營房屋地。 ﹏﹏﹏﹏﹏﹏﹏﹏﹏﹏﹏﹏﹏ 那麼,市場會如何解讀梁振英第二份施政報告?有可能是: 一、沒有進一步的遏抑樓市措施,市場逐步適應辣招,利好市場。 二、一切依舊,需求管理措施持續,土地供應等等仍需時間積累、解決阻力,公私營房屋市場均在等待新供應來臨,對私人樓市屬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