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1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土地資源緊絀,政府正千方百計覓地增加房屋供應。據悉,政府正積極研究發展一幅位於鰂魚涌柏架山道、佔地約兩公頃的土地,由本來用作興建學校用途改為住宅用地。消息指,教育局曾打算利用這幅土地興建學校,可惜因交通接駁遇阻滯而丟空多年;政府現時有意將該處用地改為興建資助房屋,並研究興建行車天橋或隧道,以解決交通問題,若成事,估計可提供數千單位。
根據地政總署的「地理資訊地圖」,擬改作資助房屋用途的政府用地,位於鰂魚涌西南部高地上的柏架山道,屬於「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包括三個處於不同水平的已平整地台,但大部分土地已被閒置及長有植被。該幅用地的東面及東北面山坡下是住宅群,包括康景花園、南豐新邨和康怡花園,而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的林邊樓及鰂魚涌海水配水庫連頂部休憩處,則分別位於該幅用地的北面及西北面。根據地政總署的土地狀況描述,該兩幅土地屬於平地,附連毗鄰斜坡,但現時長滿樹木及植物,雖然可供車輛出入,有使用限制,通道亦長滿樹木及植物。
資料顯示,靠近柏架山一幅用地,面積約六千三百六十平方米,而靠近康怡花園的一幅,面積為九千七百平方米。至於用地的北面位置,則一直以短期租約方式批出作為農圃使用,意味該處一帶仍然劃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的土地,面積約為兩公頃。這幅鰂魚涌柏架山道對開的政府用地暫列「臨時用途」,正存放建築材料,可供非政府機構或社會企業以短期形式租用,作「社區、團體或非弁利」用途,可供使用時間同是六個月,並處於「可供申請」的狀況。
消息透露,政府正研究將這幅面積約兩公頃的用地改劃作住宅用地,初步構思考慮發展資助房屋。當局正研究改善附近交通規劃,包括研究擴闊道路、建行車天橋及隧道。如事成或可容納約一萬名居民,建立一個數千單位的小型屋邨。
有關土地發展最大困難是交通問題。從地圖中可見,該處只有柏架山道可提供有限度的通道,估計由此路落山車程約五分鐘,但僅能讓一輛小型私家車通過。當年曾有計畫興建一條連接基利路的擬議「道路」,更有官員表明,基利路延伸部分會以天橋形式興建,並會興建支柱承托。
根據去年優化後的公營房屋政策,屬於「發展密度第1區」的港島北部,由於密度已相當高,最高住用地積比率維持為八至十倍。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現時港島區如有地盤適合作資助房屋,一般也會用到盡,即以十倍發展。以去年發售的新一期居屋實用面積介乎三百八十三至六百三十一平方呎推算,倘若該幅鰂魚涌用地以地積比率十倍發展,可建單位數目會介乎三千四百至五千六百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