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7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納米單位」近年在私樓市場湧現,趨勢亦蔓延至房委會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房委會昨日公布下一期「綠置居」兩個選址,當中包括屬於居屋復售及推出「綠置居」以來的首個「港島盤」柴灣道項目,以及涉及單位最多的青衣青鴻路項目,共推約三千七百個單位。不過,兩個項目的最細單位面積,只有約一百五十二平方呎。柴灣道項目最大單位亦只有二百五十六平方呎,較今期推出的麗翠苑最大單位,「縮水」超過四成;青鴻路最大單位亦僅得三百八十八呎。兩個項目預料在今年底接受申請,但要待二二年底至二三年始能入伙。
近年私人單位愈建愈細,去年更出現面積不足百三呎的「龍牀盤」,房委會最新推出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亦存在「納米化」現象。房委會昨日公布將於今年底推出的兩個「綠置居」選址,分別位於柴灣道與永平街交界及青衣青鴻路,合共可提供約三千七百個單位。不過,本報比較作為先導計畫的新蒲崗景泰苑,以及首個正式推出的長沙灣凱樂苑兩個「綠置居」項目,發現兩個項目所提供的單位面積同樣大幅減少。
其中,位於柴灣道的選址,屬近年首個位於港島區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該地段面積僅有零點三三公頃,將興建一座三十六層高的大廈,提供八百二十八個單位,但實用面積只是介乎一百五十二至二百五十六平方呎;比較即將於本月揀樓的長沙灣麗翠苑最大及最細的單位,分別「縮水」四成三及一成八。柴灣道項目的最大單位面積,亦僅及屬於先導項目景泰苑內最大單位的五成二,面積大減近半,亦只比景泰苑最細的單位,略大六十四平方呎。
資料顯示,柴灣道地盤原屬休憩用地,於三年前改劃為住宅用地,當時預料可提供八百個公營房屋單位,於二一至二二年度落成,但最新被改作「綠置居」項目,料今年年底預售,二二年第四季始落成。
至於青衣青鴻路項目,則會興建兩座四十層高的大樓,提供二千八百六十八伙,實用面積介乎一百五十三至三百八十八平方呎;比較凱樂苑最大及最細的單位後,同樣出現「縮水」一成半及一成七的情況。該用地原屬「綠化用地」,當年在改劃階段受到地區反對,當局最終要縮減發展規模,不再改劃用地北面部分,興建的樓宇及單位數目由五座三千八百個單位,減至現時的兩座二千八百個單位。該項目預料在預售後四年,即二三年第三季始落成。
居民希望搬到大單位,以改善住屋環境的要求。公屋聯會就指,雖然公私營比例調整至七三比,以增加公營房屋供應,但因「綠置居」已被列為公營房屋,今次大量推出,或會「蠶食」出租公屋的供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