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1
經濟日報
短中期土地供應,政府推土地共享先導計劃,透過公私營合作發展農地,規定新增住宅樓面,不少於6至7成須興建公營房屋。地產建設商會稱,需要更多細節才可評論。
補價無優惠 誘因寬地積比
施政報告就發展模式提出4項原則,包括由政府公開邀請,發展商或土地業主須提交方案,透過提升基建、地積比率或改劃土地用途,在私人土地上興建相當數目單位,涉及新增樓面須與政府共享,至少撥出6至7成樓面作資助出售房屋的公營房屋。
消息人士舉例,例如某些用地原本只可建10萬平方呎樓面,經計劃放寬地積比率後,增加可建樓面至100萬平方呎,新增90萬平方呎樓面則需要共享,以6至7成比例計,則約54萬至63萬平方呎。
其次,在地價方面不會有優惠,須繳十足市值地價。第三,發展商須負責興建基建設施,但開支可在地價中扣減。
最後,申請機制將會公平、公開和透明,申請會交由大部分成員屬非官方的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作諮詢,並發布該申請個案資料,最後才由特首及行政會議初步批准,之後發展商就放寬地積比率取得城規會批准。
由於補地價上無優惠,項目對於發展商來說,最大誘因在於提供額外可建樓面。消息人士稱,相信地積比率提升比較多的項目,參與誘因較大;而政府亦有意為計劃設申請時間及可處理面積上限,例如為期3至5年,驅使發展商及早申請。
地建會:計劃細節有待釐清
按政府時間表,計劃最快明年上半年推出,估算首批項目最快2021年可批出。據估計,元朗、新田、錦田一帶鄰近鐵路基建的農地,參與潛力較大。
地建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梁志堅指,發展商角色是協助政府,公營房屋佔若干比例並沒有問題,強調一定要清楚、透明度高,現階段仍要釐清,如是否需要代政府興建公營房屋。他稱須清楚計劃內容才可評論,透露該會最快下周舉行會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