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2
經濟日報
政府修訂未來10年建屋目標減1萬伙,至45萬伙;其中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六四比改為七三比,令私樓供應銳減4.5萬伙,至13.5萬伙,當中更包括首置上車盤,意味私樓供應量遭雙重蠶食。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稱未來5年,私樓年均供應約2萬伙,短期供應不會驟減,長遠看私樓市場轉變健康。地產業界憂慮,政府難免將部分私樓地撥作公營房屋,隨着私樓供應減少,會導致樓價上升,甚至有測量師認為長遠私樓將成為「奢侈品」,走上類似新加坡的房屋道路(見另文--私樓銳減 樓市調整期或縮短?)。
政府昨公布《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更新未來10年房屋供應目標。預期住戶數目淨增長下跌,2019/20至2028/29年度建屋目標減至45萬伙,較去年公布的10年目標少1萬伙。當中公私營房屋比例為七三比,即私樓銳減至13.5萬伙,較去年少4.5萬伙;公營屋則增至31.5萬伙(見另文--公營屋缺地 距目標欠6.7萬伙)。
首置計私樓 進一步蠶食供應
近年政府主張房屋以置業為主導,推出首置上車盤及恒常化「綠置居」等計劃;長策會把「首置盤」歸類為私樓供應量,而綠置居則跟公屋歸為同一類別,房委會居屋及房協資助出售房屋則屬「其他資助出售單位」。
由於首置盤計入私樓供應目標,有關做法會把已經削減的私樓供應,進一步推低。市建局料將推售450伙煥然懿居作首置盤,加上早前施政報告撥出安達臣道一塊地皮建1,000伙首置單位,規模已佔長策私樓年均供應目標逾1成。
政府解釋調整公私營比例的原因,指近來公營單位持續供不應求,社會愈來愈多意見支持七三比,長策已充分考慮最新發展及社會各界意見。長策報告亦指,根據最新推算,未來3至4年一手私樓市場的預計供應量約9.3萬伙。
未來5年 平均年供應2萬伙私樓
至於4年後私樓供應是否將逐漸減少,陳帆形容說法是「相對地有道理」,但強調政府每年也會檢討長策,視乎經濟、住屋需求、市場變化,作出調整。他又稱未來5年平均每年供應2萬伙私樓,即未來數年不會突然減少供應,長遠來看私樓市場轉變是健康的。
測量師學會房屋政策小組主席林家輝認為,近期市區一手樓價已回落,但若政府減少私樓供應,料未來私樓價回落幅度減慢,令私樓變得更難負擔。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柯創盛認為,雖現時樓市有下行趨勢,但會否因供應減少而令樓價「掉頭向上」,他認為言之尚早,現階段需多作觀察。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形容,公私營房屋比例轉變是預期之中,但不代表可找到足夠土地建屋,希望日後可透過小組凝聚出來的社會共識,尋找土地發展方向。
為增加供應,政府把原先9幅出售的啟德/安達臣道私樓地皮,改撥8幅建資助出售房屋,另一幅交房協作重建用途,涉及單位共1.06萬伙。
撰文 : 吳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