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9
經濟日報
商廈租金屢創新高,仲量聯行認為,現時土地大辯論忽略商業地需求,目前政府可推售的商業地涉2,010萬平方呎樓面,僅足10年使用,希望政府日後規劃土地時預留一部分作商業用途。
仲量聯行昨日發表商業用地供應的研究報告指出,政府日後可供出售的商業用地,可建的寫字樓樓面約2,010萬平方呎;以過往每年寫字樓吸納量200萬平方呎計算,潛在供應僅足10年使用,而大部分的供應位於九龍,佔整體逾7成,而港島區僅供應540萬平方呎。
仲量聯行研究部主管馬安平稱,近年本港甲級寫字樓供應愈來愈倚賴政府賣地,2008年至2017年只有30%供應來自政府賣地,未來5年則高達逾6成。他擔心未來政府缺乏足夠的商業地推出,將影響寫字樓供應的穩定。
寫字樓短缺 恐影響港競爭力
因此,該行董事總經理曾煥平認為,近期土地大辯論討論集中在住宅,但寫字樓同樣出現供應短缺,租金貴及供應不足將影響本港經濟競爭力。該行建議,政府須盡快推出手上2,010萬平方呎的商業地,同時在日後填海或發展棕地時,保留一部分作商業用途,期望每年供約200萬平方呎樓面。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否認大辯論集中討論住宅供應,他指出,租金貴、居住環境擠迫,公眾對房屋問題有切身感受,自然討論比較多,但小組一直有強調在解決房屋土地問題時,亦要滿足250多公頃經濟用地,以及700多公頃基建配套用地的需求,日後亦會提交整全的建議報告,不會只側重住宅土地。
另本土研究社發表研究指,檢視全港短期租約用地、臨時政府撥地及未批租或未撥用的空置官地,發現有約301公頃未有被善用,估算可建9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43個體育館及提供12萬個服務名額的安老設施,例如昂船洲公眾貨物裝卸區的一幅10.8公頃的物流用地,原計劃以長期契約方式批給八號(西)貨櫃碼頭,但至今未落實,令土地閒置8年。
黃遠輝指無論短期租約用地、臨時政府撥地均有列入公眾諮詢,作為持續進行的措施,惟短期租約用地較零散,而臨時政府撥地則在施工後大部分作公共空間,潛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