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2
經濟日報
欄名:網上智慧
真正對房地產市場造成打擊的重武器,是利率上升、稅收上調。
目前房貸市場收緊,正是貸款利率上升的表現。線上金融搜索平台「融360」發布了4月份房貸分析報告,從去年以來直到今年4月,銀行放貸趨緊,從房貸市場戰略撤退。
民營銀行 撤出樓按業務
在融360調查的23個城市中,僅有9城還存在利率優惠,其中7個城市有9折利率優惠,兩個城市有9.5折利率優惠,其餘城市的房貸利率最低為基準。有16個城市出現停貸現象。統計顯示,停貸的銀行以股份制商業銀行居多,如:平安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等。在城市停貸佔比排行中,深圳、重慶、北京三個城市居前。
各大銀行不僅提高利率,對房貸出現「戰略放棄」的態度,除國有銀行出於社會責任未減少房貸業務外,其他銀行正在逐漸減少個人房貸業務,更多銀行駐點開始撤離售樓處。其中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自去年開始已撤離房貸市場;花旗銀行最近也停止房貸發放;還有一些商業銀行,如中信銀行、廣發銀行,則將首套房貸利率設為基準上浮20%,變相「趕客」。
房貸從香餑餑到臭豆腐,並不是央行政策指導的產物,而是實際利率上升的背景下,銀行作為理性選擇的結果。筆者詢問了某銀行分行行長,他明確表示,沒有指導電話,沒有不准貸的禁令,銀行暫停房貸是為了減少風險、提升房貸利率為了保本盈利。
如果水位繼續提升,各銀行房貸全面放鬆的可能性不大,沒有金融機構可以不顧資金成本與風險逆市而為。此時,考驗的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剛性需求,民間資金願意進入房地產市場的意願。
銀行減放貸 資金緩入市
年輕人購房往往有家族力量在背後支撑,然而,房地產市場最敏感的群體是不差錢的投資群體。從1998年以來通過購房享受資產溢價者不知其數,某地的房地產價格能夠竄升到多高,與當地能夠吸引多少投資人群密切相關。北京、三亞等城市的房地產已經與戶籍人口、常住人口多少沒有太大關係,而與當地的吸引力指數密切相關。當投資者大量進入房地產市場、門板也擋不住的時候,房地產市場迎來的是黃金時代;當投資者觀望、剛性需求仍在的時候,房地產市場進入白銀市場,各個城市出現明顯分化;當投資者與剛性需求者共同背棄房地產市場時,市場進入黑鐵時代。
減少房貸可以降低銀行與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傳導,可以逼出民間真金白銀的存量資金進入市場。但市場投資者是精明的,如果銀行貸款資金不進入房地產市場,貸款成本節節上升,民間的真金白銀也就放慢了進入市場的腳步。幸運的是,中國房地產市場槓桿率不算高,不會出現美國式因房地產而引發的次貸危機式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