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6, 2025 星期四 天色良好 16° 44%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發展區域經濟 大嶼山機遇多

2014-05-19    經濟日報
撰文:唐榮 欄名:專家樓論 政府近日首次披露,有意打造大嶼山成高密度城市,容納多達100萬人口,估計涉及35萬個住宅單位。今日繼續筆名「維園亞伯」讀友上周五發展大嶼山文章的續篇: 「地區的發展,需要人口與經濟相互緊扣,才能有發展的潛力及空間。 過往在港九地區開始飽和,英國政府要在新界等地發展『衛星城市』,這些地區如荃灣、沙田、大埔、上水、屯門、元朗等,在當時是偏遠之地,何以能得到發展? 方法就是原區就業。 中心商務區為核心 供求失衡 讀者們應該會發覺,當時發展的這些衛星城市,同時亦是香港工業區的集中點,當時那些衛星城市的交通網絡亦不發達,衛星城市的發展,不靠與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中心商務區)的串連,而是原位而生,依靠地區的規劃,令到當區人能發展當區的經濟,居民多數原區就業,子女都能原區就學,不假外求。 隨着香港輕工業的北移,香港依賴商業貿易甚至再轉型至服務業為主,這種地域經濟才打破,整個香港亦以CBD作為核心,市民就業以及交通發展,都以這種模式運行。這種核心地點發展便令到市區更擠擁,發展更困難。地不能變多,但空間可以變小,在供求失衡下,牙籤樓、劏房等便應運而生,所以筆者從來都認為,這些是市場的結果。 政府亦有提出政策去改變這個失衡的市場,例如增加CBD,希望利用西九及東九的重新規劃去分流,這才會有使用白花花的公帑去取得啟德這塊難得的土地,只要配合上觀塘重建的規劃,原本是絕對可以拼合成一個有影響力的發展機遇,結果,長遠的規劃敵不過短視的執行人。 追逐利潤 零售業趨向單一化 但十二五的規劃,中港融合亦帶來了另一個機遇,背靠祖國為香港零售業提供了資金的生力軍。當然,自由行問題為香港亦帶來很多因『文化差異』而發生一連串需要『包容』的『厚多士』,如何運用這些機遇而又不影響香港民生便成為香港往後發展的新出路。 那就是『大嶼山發展』的概念。 香港要發展旅遊業,繼承一直以來『購物天堂』的美譽,但香港從來未為旅遊業做過任何規劃,只以自身的地域經濟發展來應對民生及旅遊的需要,在市場的競爭下,合理地,邊際利潤較高的行業將會勝出並取得商舖等有限資源,劣幣驅逐良幣式的連鎖反應,零售業愈來愈單一化,市面上歌舞昇平,但同時亦怨聲載道;這種情況,政府亦有責任利用政策來改變發展。 大禹治水,改堵塞為疏導,終成大業,參考各地有發展旅遊的地區,都會將旅客與本土經濟區間,既要賺取外滙,亦要照顧民生,方法,說穿了,便是走回舊路,發展區域經濟。 拓酒店度假村 吸引遊客留連 大嶼山得天獨厚,既鄰近機場,亦有多個旅遊熱點,但何以區域經濟未能發揮?正正是因為該地未因政策配合而將旅客集中投入。 以酒店為例,香港酒店千遍一律,何不在大嶼山發展大型酒店度假村?大型購物熱點(甚至於鴨脷洲吵個不休的Outlet)、餐飲食肆,一應俱全;只要遊客『大部分』時間均在該地留連消費,『偶爾』才到其他地區體驗民生,市面擠擁問題當可改善,市民亦毋須『多等一班車』,亦正因為酒店區購物方面,旅客們毋須在外瘋狂搶購而造成矛盾,此消彼長,各地區會因旅客在區內的減少而重回正軌,在逐利的因素下,自然會因應市民的需要而轉型,市場機制重活。 隨着大嶼山能發展成旅遊區,同時會為當區提供大量職位;原本因交通不便而拒絕遷入的市民,都可受到這個地域經濟發展的吸引而進駐;人口的增加更利好當地區域的經濟發展,相輔相成,那總比到處興建牙籤公屋更有遠見。」 www.facebook.com/hktongwing 系列名:保育與發展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