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3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港府近年積極推動填海增加土地供應,但預計「打頭陣」的東涌填海計畫卻遇上變數。據了解,經過第二階段公眾諮詢後,當局發現不少市民及團體對在東涌西部填海十四公頃仍有所保留,當局計畫稍後展開深入調查,進一步確定東涌河是否存有珍貴物種後,再作最後決定,但同時亦作「兩手準備」,一旦東涌西填海未能「過關」,將提升東涌東發展密度,確保東涌人口仍可逾二十萬。
經考慮鄰近自然環境的生態價值,當局去年就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展開第二階段諮詢時,已建議大幅縮減東涌西的填海規模至十四公頃,範圍亦僅限制於低生態價值的東涌灣東北面,避免影響東涌灣海水的流動。但政府消息指,經初步整理意見後,發現市民對
於在東涌西填海仍然有保留,反對聲音較多,主要關注擬議填海地點較為靠近河谷,以及一些保育地點。
根據當局的構想,東涌西面若可填海十四公頃,能夠興建一萬五千個單位,容納四萬三千人口。據了解,政府尚在整理諮詢期所收集的意見,現階段尚未完全否定東涌西部進行填海,稍後會在東涌河展開較為深入的研究。消息人士說:「除了考慮反對人士的意見,也會了解在河道找到甚麼。」
至於在東涌東部填海一百二十公頃,由於未有觸及環保問題,當局預計落實機會較高。現時整個東涌人口只有九萬多人,按照當局就東涌東填海提出的兩個方案,預計東面新增人口只是介乎九萬五千至十一萬人,意味東涌西填海一旦未能「過關」,根據現時的規劃布局,東涌新市填未來的整體人口將會少於二十萬。
消息人士表示,東涌未來確實有需要增加人口,倘若基於環保考慮或是其他因素,社會最終認為不宜在東涌西填海,則希望社會可以考慮提高東涌東的發展密度,作為折衷。他直言:「倘若東涌的人口只是由九萬多人,增至十多萬人,其實是『唔三唔四』,一是不做,一做就有需要將人口增至超過二十多萬。」
他解釋,社會人口達至一個critical mass (臨界量)是十分重要,日後在提供就業機會、交通配套等各方面工作,也會較為便利,但前提是公型及私型房屋必須並存。
他亦指出,根據早年的規劃原意,東涌原本已打算容納逾二十萬人口,因此考慮在東西兩面同時填海,只是在九七回歸後,本港樓市開始低迷,令發展計畫有變,原本用作興建居屋的用地,現在也用作興建公屋,改變了整個社區的發展概念。
他坦言,現時東涌新市鎮內的交通配套是極不完善,前往機場需時很久,並不合理,因此不少市民也不想搬進,機場也難以聘請員工,有需要透過增加人口來打破局面,「現時東涌北面的地區全是公屋,東涌西面的七成住戶需要拿綜援,情況頗為不理想。」
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表示,東涌河沿岸不但存有珍貴的蜻蜓、海龍和淡水魚,也是本港碩果僅存的天然河口,基於生態、景觀和地理角度考慮,不同環保團體一直堅持反對在東涌西進行填海,希望可以保住東涌河,歡迎當局在該處收集數據,確定河道的生態價值。但他認為,東涌一直處於「下風區」,污染物容易從其他地方飄進,理應不宜容納大多人口,故認為當局若然放棄在東涌西填海,也不宜提高東涌東的發展密度。
201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