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24, 2025 星期五 多雲 17° 63%

樓價的真正價值?

2014-05-14    經濟日報
撰文:區學超 欄名:讀者來稿 樓價是否真的是地價加建築成本加發展商利潤。我相信不是這樣簡單,現在時常說建築成本要每平方呎4,000元,但有沒有人把成本一一列出? 我從2011年12月的一篇報道,政府興建一間實用400呎的居屋,簡單裝修成本是60多萬元。如政府只用此成本價而不計地價再加多100%的其他不知名費用也只是130多萬元,但是現時購買沙田第一城的300平方呎沒有裝修的單位也要300萬元,實用面積300多平方呎的港島南豐新邨要400多萬元。如要買新樓,深水埗的長實丰滙也要每平方呎1.1萬元,如實用面積400平方呎,即要400萬元,為何政府能用每平方呎1,500元建有簡單裝修的居屋,發展商不可以用每平方呎2,500元建一間見得人的單位? 地產商 永遠最賺錢 香港發展商暴利是一件公開的秘密,試問在哪一個地區或國家的十大首富,會像香港一樣大多數是地產商。其實做就發展商賺大錢的原因是他們能營造一個樓價上升的氣氛,而一般人往往被這些氣氛影響,認為樓價會上升,所以不惜付出很高的溢價去買新樓。但是從1997年的帝庭園及駿景園來看,到現在也未能回歸最高價,最賺錢的永遠是地產商。他們很快已把風險轉移給買家,地產商低價賣樓也只是賺少一點,就算是蝕,也是九個賺一個蝕,沒甚麼問題。 發展商現在大叫成本貴,樓價跌不下,但是有沒有發展商說,現在成本很貴,生意無得做,我現在要「執笠」大清貨?你們有沒有見過香港地產商「執笠」?銀行倒是有三兩間倒閉。 其實樓價是決定於簡單的供求關係,供求關係影響氣氛,多人買就貴,少人買就平。利息也不是一個太關鍵的因素,因為2001年時利息也很低,也沒有人買樓,因為當時供應很多,有很多銀主拍賣盤,形成氣氛很差,沒人買樓。但印銀紙又作別論,因為銀紙多了,要搵地方投資,所以撑起資產價格,但現在減少印銀紙,遲些還要收回所印的銀紙,那樣就不同了,因為要還錢,總要賣啲嘢去還,其中包括投資的樓,再加上未來政府供應多,地價降低,建築成本沒有發展商說那麼貴,香港人應該可以買到一些合理價格的樓吧。(文章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