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0
經濟日報
正準備10月施政報告的特首林鄭月娥,上周在Facebook(fb)搞了網上直播諮詢,市民最關心的仍是土地房屋政策;這場網上諮詢,反映林鄭政府對此的3大方向。
第一,從網上提問反映,不少市民很想置業,抱怨上車難。林鄭一再強調,要有樓必須先有地,而對於眾多土地開拓建議,林鄭只集中談填海,完全無提及棕地或利用發展商手上農地等,明顯地她是希望集中精力,先打好填海之戰役。
先確立市民撑填海 再商規模
填海方面,港府的東大嶼都會計劃可額外提供1,000公頃土地,是林鄭填海大計的重中之重;但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牽頭的團結香港基金,日前提出「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建議填海2,200公頃;林鄭的愛將、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也有份推銷此強化方案,究竟林鄭取態如何?
有官場中人指,現在最重要是先確立市民支持在維港以外填海,填海的大小可下一步商討,因為更大規模填海,有助做好香港未來幾十年發展的土地儲備規劃,但也可能引起環保人士更大反彈。
而且,港府的東大嶼都會計劃也有一定彈性,因為該計劃2014年要求立法會撥款約2.5億元,做填海範圍等可行性研究,但撥款在議員拉布下被迫撤回,因此若要開展計劃,要由可行性研究做起。
第二,短中期土地選項又如何?填海畢竟是中長期之事,遠水難救近火,正如香港黃金五十創辦人林奮強形容,希望只用蒸餾水救熄土地供應短缺的大火,是不切實際。
知情者指,林鄭深知短中期方案極重要,少談只是希望公眾聚焦討論填海,而且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正諮詢公眾,若林鄭又表態,恐遭批評。
公私合作拓地 首要共識機制
有人則提醒,陳智思的取態值得注意。陳早前表示,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土地,最重要是有一個大家接受的機制,不是由特首說了算。至於粉嶺高爾夫球場,陳智思不同意改劃成房屋用途,但可探討如何更善用高球場,包括增加公眾開放時間,甚至將部分草地改建為公園。
第三,香港研究協會早前民調發現,73%被訪者支持利用發展商的農地儲備,但當中半數人認為,應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
林鄭在直播中澄清,坊間誤以為政府不敢用《收回土地條例》,又以為此例可無限制使用,但其實政府每天都用此例,前提是有土地規劃,不能隨意收地,否則過不到司法覆核。
撰文 : 傅流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