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9
經濟日報
撰文:唐榮
欄名:專家樓論
昨日《經濟日報》報道,立法會分析顯示,個人遊雖為本港經濟帶來收益,但社會亦付出沉重代價,熱門購物區商舖漸趨單一化。
立法會資訊服務部轄下資料研究組,研究分析過去10年旅客數據,自2003年推出以來,個人遊旅客由佔內地訪港旅客總人次的7.9%、升至去年的67.4%,不過夜旅客近10年更上升逾兩倍,去年比率更高達65%,消費金額約2,887元,較過夜旅客低20%。
書報及文具店 十年減25%
個人遊旅客購物開支佔零售業總銷貨額,由2004年4.5%增至去年的22.2%,在2012年為香港經濟帶來261億港元的增值(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的1.3%),並提供11.43萬個職位。
據統計處數字,2004至2013年化粧品及個人護理用品零售店數目暴增1,500%,而貼近民生的非專門店及售賣書報及文具的商店,卻分別減29.5%和25.4%(見表1)。
不過,報告沒有提及的是商舖租金及售價在這十年的狂升狀況,這部分對業主來說應該是受惠、對做到生意的應該也受惠、如報告所指,一些小店如文具店、書報、糧食、家庭用品店卻「被」消失了!換來的是化粧品、藥房、金舖、影音店橫行。
租金雖升 遠不及價格瘋漲
看看差餉物業估價署數字,零售舖位的出租回報率,由2003年第三季的7.2%,跌至去年第四季的2.4%,可以看到舖位市場的表現,租金大升但遠遠不及價格瘋漲,使回報率不斷向下調整。
不管是租金或價格,上述各項的增長幅度均遠遠不及(僅化粧品及個人護理用品店的數目增幅達1,500%),表2顯示,由2003年谷底至2013年底,租金指數升幅有97%、價格指數升幅高達500%。
至於實際租金及價格方面,三個分區,當然以港島區最強勁,租金升幅有120%、價格升幅更達407%,租金方面升幅順序為九龍及新界,售價方面即新界稍勝九龍區。
最近五一小黃金周有指訪港內地旅客稍見減少,各種意見認為由於內地客訪港變成全年無休,又或黃金周太短、或者有其他旅行地點選擇,甚至因驅趕旅客行動引起反感。總的來說,自由行使香港十年商舖市場出現價格租金形態等各種轉變,若自由行真如五一觀察出現變化,商舖市場無可避免將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