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5, 2024 星期一 微雨 21° 80%

彈性效率高 政府造地勝收地

2017-05-04    經濟日報
填海造價涉資動輒以百億元計,惟造地彈性及效率均較新界收地為高,故此即使工程開支較大,為穩定供應,政府仍堅持填海。 填海屬於大型的基建工程,動輒涉資百億元計,例如東涌填海130公頃,便涉205億元。而隨着海沙近年出現短缺,填海造價更有機會持續上升。同時,填海屬於惹火議題,勢引起社會爭議、環保團體反對。 在種種挑戰下,政府仍要推動填海,主因是填海造地的彈性及效率,均較新界收地發展為高,而過往沙田、大埔、東涌及將軍澳等新市鎮發展亦有不少土地來源於填海。 收地政治阻力大 成本高 例如,據團結香港基金的數據顯示,新界東北發展區的土地發展成本達每平方米6,000至1萬元,相較之下,在2009年完成的竹篙灣第2期填海,每平方米發展成本僅4,000元,填海的成本似乎仍較新界收地為低。同時,填海由於所涉及範圍較大,規劃彈性較大,土地的使用效率較高,亦能提供更多房屋供應。 此外,目前社會對於新界收地發展,所涉及的拆遷、安置居民的問題有所關注,無論是古洞北、粉嶺北發展區,還是橫洲發展,均遇到抗爭,隨時釀成政治挑戰,並可能影響政府原有的發展時間表。 相對而言,填海雖然亦有環保團體的反對,但始終填海區不涉及拆遷、不影響原有居民,相信所遇政治阻力亦會較收地為細,因此政府近年積極重提填海造地。 報道系列: 填海機遇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