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9
經濟日報
為追趕未來10年47萬伙建屋目標,政府有意進一步取回主導權,繼按季主動賣地外,現亦積極收地建屋,迫使發展商加快發展步伐。
雖然政府要按機制,向被收地的業主賠償,但其金額遠低於落成後出售的住宅單位,故不少財團寧願加快發展步伐,爭取項目發展權,亦不欲將收購數年,甚至逾10年的農地拱手相讓。
賠償金額 遠低於售樓收益
地政總署資料顯示,現時新界農地補償定率為每平方呎808元,而屋地則為每平方呎1,600元。而現時元朗開售的住宅新盤,實用呎價已近8,000元,故不少財團欲搶先在政府提出改劃申請前,向城規會取得發展的規劃許可。
新地(00016)持有部分土地業權的屯門興富街,早前被政府申請改劃作居屋發展,以興建700伙居屋單位。地皮現獲劃作「政府、機構或社區」及「綠化地帶」,新地早前就持有的部分用地,向城規會申請興建4幢樓高26層私人住宅,涉及約612伙住宅單位,收地面積約5.3萬平方呎。
資料顯示,地皮早前1999年已獲研究作公營房屋發展,政府於今年1月正式提出居屋發展建議,以滿足市民對公營房屋的需求,其中8.18萬平方呎用地會興建居屋,而2.91萬平方呎具生態價值的地皮,則會保留作「綠化地帶」用途。
至於新地另一幅持有部分土地業權的大埔松嶺的用地,早前則獲政府申請改劃作公屋發展,地皮現時獲劃作「政府、機構或社區」及「綠化地帶」,所涉及的公屋單位約950伙。新地亦已向城規會申請作私人房屋發展,興建6座22至35層住宅,涉及約1,114伙單位。
撰文:古廣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