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3
經濟日報
從近期發展商推售新盤的方式可見,樓花新措施難杜絕發展商招標歎慢板的情況,準買家就招標項目要貨比三家,務求令入標價較貼近市價水平。
賣樓無價單 減定錯價風險
政府在6月份公布6項房屋新措施,其中一項針對發展商加快推盤,規定預售樓花的樓盤,每次推售單位數量不少於項目20%。但措施未能完全杜絕有關情況,白石角海日灣上周六公布首張銷售安排,罕有地沒有以價單形式進行公開發售,索性將首批單位全數招標,整個項目667伙,其中兩成即138伙。項目上周已上載樓書,發展商在未公布價單的情況下推出138伙招標;另外,元朗PARK YOHO Napoli首張銷售安排發售150伙,其中只有50伙是作公開發售,餘下100伙以招標形式賣。
開標與否 發展商全權掌握
倘以招標形式賣樓,發展商不用預先公布價錢,條例亦沒有規定發展商須公布準買家的入標價錢,不須承擔定錯價的風險,故市場其實無從得知單位的「市場價」水平。況且,發展商是否接受買家入標價而開標,決定權完全在發展商手上,故招標賣樓難免有不夠透明的情況。
故此,如準買家需要透過入標形式買樓,最好還是多作格價以保障自己,參考附近樓盤的價錢,特別全新或樓齡較新的項目,參考價值會更大,令入標價較貼近市場價水平。
撰文 : 梁振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