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6
經濟日報
針對土地不足,赤貧者要住劏房,民怨日積月累,演化為抗爭運動,釀成社會無日安寧,政府當然不可坐視不理,積極設法增加土地建屋,是解決貧富核心矛盾的不二政策。
兩屆特首施政一直把覓地建屋視為眾多政策中的重中之重,可見政府深明房屋政策的重要及迫切性。特首上周施政報告表明要議而有決,決而有行,政府已決心不再滿足沙盤推演,而是要實際排除反對阻力,決心推動「明日大嶼」填海造陸。
造島增建屋土儲 穩勞工就業
據悉,人工島面積達1,700公頃,可容納最多110萬人居住,而且將可提供34萬個就業職位。未來香港人口繼續增加,如不及早綢繆增加建屋土儲,恐怕屆時被迫入住劏房的人口將比現在估計20萬人以倍數增加。故雖然人工島計劃迅即遭一些人大力撻伐,甚至指摘是耗盡公帑之舉,個人仍然深信是值得的,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何況本港經濟預見大受中美貿易戰的打擊,大規模造島可穩住大量勞工就業,減輕工作流失,是一石二鳥之計!
回顧由今年4月開展長達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當中大多數建議俱屬小修小補,談不上量增的層次,反而淪為政治工具,成了角逐議員寶座的拉票場合。事實上,大辯論其中許多提議因為缺乏宏觀視野,以致實際增地不多。
值得重視的是棕地發展,固然收地及換地搬遷安置問題複雜,學者表示最終可得建屋土地尚有900公頃,但基於附近基建配套接駁較為快捷,如果能夠和地權大業主順利達成分享協議,具有縮短建屋需時的優勢,按照施政報告共享原則和7成撥作建造資助房屋,可有效縮減數以十萬計住屋困難戶上樓輪候時間,確實值得社會鼓勵及支持。這份施政報告雖然不是100分,但政府若能夠有決有行,相信大部分市民願意收貨,你同意嗎?
撰文 : 柯興捷 富山地產行政總裁
欄名 :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