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平部分大埔船灣淡水湖作新市鎮列為概念性選項之一,惟該區區議員及居民認為水塘目前有實際功能,填平建屋將為本港帶來供水問題,爭議性大,認為應善用棕地及閒置鄉郊用地。
區議員憂 供水問題影響深遠
大埔船灣淡水湖為全球首個在海中興建的水庫,湖面面積約1,200公頃,並為全港面積最大、容量次多的水塘,佔香港水塘總存量約4成,有學者建議可填平約600公頃,預計可興建30萬伙,容納約80萬至120萬人居住。
區議員區鎮樺表示,早年為興建水塘,迫遷數條村落,若現時為了要建屋,毀掉水塘,是沒有必要,而絕大多數居民亦反對填平水塘用地,主要憂慮供水問題帶來長遠影響。
倡善用閒置鄉郊地 棕地發展
填平部分水塘用地雖可提供大面積地塊,現時香港主要依靠購買東江水,但事實上部分東江水亦需要利用水塘儲納,具有公眾實際功能,且一旦日後減購東江水或天熱乾旱時,減少水塘將會為本港供水帶來深遠影響,建議應善用區內其他郊野閒置地及棕地發展。
另大埔蕉坑及洞梓一帶現有不少農地由發展商持有,近年先後拋出橄欖枝有意發展房屋。對於公私營合作發展農地,不少居民有所保留。
大埔現時有逾100條鄉村,有居民指,區內有不少大幅偏遠鄉郊用地沒有發展正在丟空,或淪落棕地貨倉等用途,比起在市中心插針建屋,利用大片用地發展新市鎮,配合規劃提供交通及社區配套,更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