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8
經濟日報
政府推出活化工廈政策6年,截至去年底,合共批出多達143份申請,涉及1,798萬平方呎樓面,惟最終已落實改裝的只有約40宗,佔整體比例不足3成。
6年累批143宗 涉1798萬呎樓面
政府在2010年開始推出活化工廈政策,包括容許業主免補地價改裝工廈成商廈、酒店等用途。據發展局資料顯示,措施推出以來合共接獲248份活化工廈申請,而截至去年底,則批出約143份申請,涉及約1,798萬平方呎樓面面積,當中不乏成功例子,如羅氏集團斥2億元將荔枝角工廈利來中心,改裝成為銀座式商廈D2 Place,涉及約30萬平方呎樓面。
不過,市場仍有不少獲批的活化申請未有落實,與地政總署簽立豁免書或者土地文件的個案只有83宗,換句話,餘下4成或60宗個案最終放棄活化,而已經完成改裝的個案更只有40宗,佔獲批出申請的比例不足3成。
分析指,活化工廈政策推出初期,吸引不少投資者及廠家「一窩蜂」申請活化,但實際未有詳細、明確的計劃,甚至最終受市況改變影響,才發現在商業回報、效益計算上不可行,造成批准宗數與真實落實改裝之間有明顯落差。
無明確計劃 多獲批後撤回
例如,理想集團旗下觀塘道320號理想集團中心,早在2013年已獲准活化成酒店,惟最終放棄改裝,決定斥2億元翻新成工廈THE ICON並進行拆售,入場價約283.7萬元起。
另外,市場上亦至少有20宗是獲批申請後撤回的個案。
撰文:
余敏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