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9
經濟日報
撰文:柯興捷 富山地產行政總裁
欄名:專家論市
香港近年來發生的中港矛盾愈見嚴重, 除了兩地的文化差異之外, 我認為亦是本地的基建配套未能匹配所致,例如零售商場、住屋發展,都發生負荷過重的現象!
過去社會曾經討論產業多元化,如醫療事業,教育事業及各式各樣的零售業,惜沒有作出前瞻性的建設規劃。
在醫療方面,我們不能發展外地人來港治病及產子等業務,原因是沒有設立更多私家醫院,這項原本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最後淪為負資產包袱,放棄告終。
教育事業方面,香港的大專院校積極拓展大學課程甚至更高層次的持續進修課程,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外來學生修讀,卻沒有同時準備足夠的校舍宿位,以致這些遠道而來的留學生要自行四出找尋住宿之處,影響所及,在各大學周邊的住宅租金,因為供求失衡而大幅提升。
缺乏遠見 社會代價不菲
再說零售業,由於零售空間擴展緩慢,容納不下與日俱增的內地客,這除推高舖租外,更因擠擁造成傷害性的兩地摩擦。以上種種過去被視為帶給港人財富的商機,到了今天,先後衍生出負面的副作用。
其實,香港許多大型基礎建設滯後,並非香港政府不肯投放資源,真正的致命原因許多時是因為先後次序易位,以致好事變成壞事!例子隨處可見,例如建設西九文化區和啟德國際郵輪碼頭,都是一些重大級別的基建項目,是建構香港大都會的重要配套,且發展完成後,除可給市民創造無數的就業職位外,還可以容納源源不絕的外來遊客觀光消費,可是,擾攘了10數年,現在的進展可以說依然是「唔湯唔水」。
大型基建發展滯後失序,既無法為市民創造更多就業及財富,民粹更加振振有辭,也令乘興來港的遊客頓時變得意氣闌珊。不久港珠澳大橋將會開通,這條連貫珠三角西部和香港的快道,將為香港帶來更多新的消費客群,而我們卻仍糾纏在大嶼山發展的取捨階段,社會勢將為缺乏遠見而付出不菲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