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8
明報
【明報專訊】港鐵西港島線最快今年底通車,為期5年的鑽挖及爆破工程途經不少西環舊樓,工程期間不少大廈牆身均出現多條大小不同的裂縫,疑是工程造成,小業主紛紛向港鐵提出申索。不過,運輸及房屋局表示,工程至今接獲235宗涉及樓宇損毁等投訴,全部不成立。有大廈業主投訴,單位裂縫愈來愈闊,由去年錄得的6毫米,擴闊至現時約1厘米,不滿申索後依然不成立,質疑申索機制對小業主不公。
運房局發言人表示,涉及工程影響的235宗申索個案,包括投訴工程收回私人土地地層造成的樓宇影響、封閉道路引致騷擾及損失等;惟部分因支持理據不足,故不獲補償。
本報去年5月報道,位於山道與皇后大道西交界、40多年樓齡的新安大廈,業主2008年斥資500多萬元翻新外牆,但西港島線工程於2009年展開後,鄰近未來香港大學站的大廈內部外牆,出現數十條大小不一的裂紋,懷疑是工程造成,大廈業主當時展示港鐵2009年施工前的驗樓報告,顯示大廈的7樓走廊牆身,原只有1至2毫米闊的裂縫,但同一裂縫去年擴闊至6毫米。
運房局﹕理據不足不補償
事隔一年,本報再次到新安大廈觀察,發現該條裂縫明顯擴闊,由去年的6毫米闊增至今年約1厘米,可「楔入」3枚兩元硬幣及1枚5元硬幣。除7樓外,大廈多個樓層外牆及後樓梯的裂縫亦有擴闊迹象,例如2樓走廊牆身的裂縫,亦由去年約6至7毫米,增至近1厘米。
新安大廈法團成員施金昌說,法團過去曾向港鐵投訴,港鐵轉介予公證行處理後,指與工程無關,投訴不成立;之後向運房局提出申索,但亦不獲受理。他說,若要證明裂縫是受鐵路工程影響,法團需另聘獨立顧問證明,再向港鐵或政府提出申索,「但顧問費用高昂,隨時數以十萬,小業主根本不能負擔」;最後只能放棄追討賠償。
法團﹕難負擔獨立顧問費
另一幢位於皇后大道西213號的富國大廈,旁邊正是未來西營盤站入口。該廈法團成員陳小姐說,2010年起港鐵展開工程後,大廈向車站方向的後樓梯出現多條裂縫,法團分別向港鐵及運房局提出申索,個案亦不成立。港鐵之後在工程期間為大廈安設測量儀,但拒絕作任何賠償。
跟進事件的中西區區議員黃堅成批評,當局的申索機制對小業主不利,令小業主有冤無路訴,他促請政府檢討機制,如為受工程影響的小業主提供法律支援。
測量界促港鐵公開勘察報告
測量師學會高級副會長何鉅業認為,現行申索機制下,小業主要證明鐵路工程導致樓宇破損有一定難度,加上賠償是用公帑,政府把關嚴格,「要證明工程影響到樓宇有裂縫,有『動態證據』(即與工程同步監察)會最直接,但很多時候業主只能透過『靜態證據』,可能有關工程完結後才提出照片或紀錄,政府難以確定一定是受工程所影響,或者會認為裂縫是大廈缺乏維修所致」。
他說,港鐵現時進行鐵路工程前,都會為有可能受工程影響的大廈勘察及記錄,但不會主動公開,建議港鐵未來應主動向各相關大廈公開整份報告,讓業主釐清大廈情况;以及由政府成立協調中心,由專業人士負責,為受影響業主調解或仲裁。
明報記者 黃俊鋒 鄭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