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拖延多年的市建局「中環街市」活化項目,終獲政府通過批地。政府象徵式地價向市建局批出為期二十一年的私人協約,連同施工的五年期短期租約,活化後的中環街市將可營運至二〇四三年。市建局預計活化中環街市的工程成本為七億四千萬元,活化後可提供約一萬二千平方米樓面,作大眾文化和零售設施用途,並有一千米休憩空間,預計二一年落成。
有七十八年歷史的三級歷史建築前中環街市,終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原則上同意以私人協約方式將用地批予市建局,為期二十一年,並只收取象徵式地價,以支持保育和活化中環街市大樓,同時批出為期五年的短期租約,以進行活化工程,預計於今年第三季動工,爭取於二一年底前完工。兩份合約合計長達二十六年,即中環街市項目將會營運至二〇四三年。政府會與市建局磋商,再敲定批地條款細節及相關協議。
項目的保育工程費約為七億四千萬元,市建局亦需負責協約期內的定期維修、保養和管理開支,並以長遠收支平衡而無須政府資助為目標。市建局非執董潘永祥指出,項目投資龐大,回本期長,而運作涉及分租,市建局須有較長年期合約確保穩定環境,而合約條款具彈性,營運期間亦可調整策略。
中環街市大樓佔地約四千一百五十平方米,活化後大樓可提供約一萬二千平方米連天台在內的總樓面面積,將提供大眾化文化和零售設施。項目將於現時中庭位置及面向皇后大道中的入口廣場,提供一千平方米的休憩空間,並會打通面向租庇利街及域多利皇后街的地面外牆,加強可達度和聯繫性。至於面向德輔道中的立面則會修復,以提高大樓的視覺通透性。
市建局指,早於〇九至一一年展開公眾參與活動,公眾普遍認同營運模式應充分顧及文物保育及公眾享用兩項原則,不應以獲取最大盈利為目標,故市建局會確保活化後的中環街市大樓的租戶,會以提供大眾化貨品和服務為目標,同時會提供綠化及公共空間。市建局早前曾指,活化後除提供公共空間,亦會設有食肆和零售空間,但不會有名店和大型連鎖店進駐,並會二十四小時開放。
市建局非執董麥美娟期望,市建局利用優勢,以便宜租金租予中環社區小本經營店及本土創業人士,並可作為特色旅遊和中環上班族歇息點,不應變成大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