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5, 2024 星期三 微雨 24° 93%

倡郊野公園部分建屋 補添高生態地 梁:倘社會認可 港府即研究覓地

2017-01-19    經濟日報
特首梁振英總結任內成功覓地提供約60萬伙,包括額外再覓25幅用地增6萬伙,惟仍未能滿足土地需求,再次建議撥出小量郊野公園土地作公營房屋。 梁振英昨日指短中長期供應取得成績,但大家認為政府做得不夠,若重現98年樓價大跌情況,大家不要說梁振英做得太多。 再覓25用地 任內提供60萬伙 房屋土地屬於本屆施政重點,施政報告昨日亦總結過去幾年覓地成果,包括短中期透過檢討210多幅房屋用地、啟德發展區等提供約38萬伙,連同東涌、洪水橋等新發展區合共提供22萬伙。總括來說,各項短中長期土地供應項目,合共提供近60萬伙。 由於公營房屋仍然短缺,政府建議將額外25幅政府用地及綠化地,改劃成住宅發展,提供約6萬伙,逾8成撥作公營房屋。消息指,該批用地主要分布在元朗、北區,規模及面積都較大,預計最快在2019至2024年才能夠作發展,現階段未知能否填補未來10年公屋缺口。 同時,施政報告亦重提梁振英發展郊野公園的構思,指出社會應思考利用郊野公園內小量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享用價值較低、位於邊陲地帶的土地用作公營房屋、非牟利的老人院等非地產用途。梁振英補充稱,構思是「郊野公園可加可減」,政府將具高生態價值的用地劃入郊野公園的同時,減少低生態價值的面積,用作建屋。 梁振英表示,若果郊野公園用地不加不減,是非常可惜,如果社會認為,發展生態價值不高郊野公園地的建議,值得探討,港府可以馬上做研究,把這些土地找出來,並研究可建多少公營房屋、老人院。他說,很少比例的郊野公園用地,就可以生產數以萬計的單位,用作建公屋。 環團質疑 發展不符成本效益 消息人士解釋,施政報告建議屬特首的概念,現屆政府未有計劃及研究將郊野公園用地轉作其他用途,而將郊野公園作為非地產用途,原因是近年政府覓地不時被指建豪宅,不止私樓供應短缺,公屋及安老院舍亦出現短缺,問題需要正視。 雖然梁振英過往曾多次提及發展郊野公園,惟今次屬於首度納入施政報告內,引起學者及環保團體關注。長春社批評港府再次刻意把郊野公園和房屋問題對立,指出大部分郊野公園位於山地斜坡,缺乏配套,發展並不符合成本效益。 不過,曾指發展郊野公園為思想癌細胞的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未有「落閘」,認為政府若確立郊野總面積只加不減、而且用於非地產項目,認為可以個別項目討論發展郊野。至於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就指出,發展商不反對政府撥出郊野公園地建公屋,認為香港土地本身很少,不可以所有地都不發展,若果政府能覓到地方建公屋、安老院亦對社會有利。 撰文: 余敏欽 張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