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2, 2024 星期五 大致多雲 18° 79%

南生圍項目針對改動 財團倡住屋濕地雙共融

2017-02-23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南生圍一帶為港人重視的濕地保育區,惟生態環境正響起警號,其中的住宅發展方案備受關注,發展商提倡住屋及濕地可以雙生共融,方案近月提交城規會進行複檢,並因應規劃署意見作出一系列改動,包括設立雀鳥緩衝區及部分住宅改建單向式設計等;項目顧問溫文儀認為,需透過有效的管理及保育措施,以確保濕地維持健康的生態系統。   由傅老榕家族後人,與恒基共同持有的南生圍及甩洲項目,早在逾二十年前已首度申請作綜合發展用途並進行濕地改善工程,及後發展一波三折,發展商最新於2015年提出的「雙生共融」發展方案,亦於去年一月遭否決。發展商因而提出複檢及修訂,並於本周五審議。   項目顧問溫文儀表示,最新的修訂主要有兩個改動,首先因應南生圍東南面為鸕鶿棲息地,提供四百米的雀鳥緩衝區,住屋發展便不會影響雀鳥的棲息空間。   另外,因應發展區南端部分位置,靠近的紅樹林為螢火蟲棲息地,為了防止住宅為紅樹林帶來光污染影,因此安排靠近的其中七座住宅,以單向式建築設計,靠近紅樹林的座向不設窗戶,確保螢火蟲的棲息環境不受民居影響。   方案於社會得到廣泛迴響,環保觸覺總幹事譚凱邦表示,南生圍是十分珍貴的濕地、市民郊遊樂土,若發展的話將影響區內的環境,認為該地帶不宜發展住宅,即使發展的話,絕大部分地方亦應保持原貌;而南生圍以北的甩洲,則可透過換地等方法避免發展。   項目顧問溫文儀稱,南生圍一帶於過去三十年缺乏保育,因此區內的生態環境每況愈下,並形容現時正處於危急關頭,因此必須透過有效管理,盡快實施保育措施。   他解釋,該區濕地一帶生長了很多蘆葦牀,在蘆葦枯萎後,便會就地沉澱,經長年累月,蘆葦牀便會蓋過水面,濕地的面積便會因而縮少,雀鳥亦會失去棲息的地方,因此發展商在取得該地的發展權後,環保工作會先上馬,以確保區內環境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