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18, 2024 星期六 多雲 25° 82%

構建宜居城市打造「旗艦公園」

2016-11-28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發展局早前公布《香港2030+》研究結果,提出本港未來透過增加休憩用地提升宜居程度。近日陸續公布的專題報告顯示,當局建議將部分市區內的「區域公園」設施升級,提升至更具吸引力的「旗艦公園」,亦應改善長途遠足徑,方便市民直達郊野公園入口,接觸休憩用地。局方亦提倡仿效外國探討引入「綠色指數」,量度發展項目的綠色元素比率,鼓勵在鬧市增闢綠色空間。   為了讓香港打造為宜居城市,當局早前在公布《香港2030+》的報告時,建議未來人均休憩用地比率,由每人不少於兩平方米加至二點五平方米;近日陸續公布的專題報告,進一步勾畫出如何達至有關目標。   當局指,作為策略性方針,鄰舍休憩用地應設置距離居所不超過四百米的步行範圍;考慮到香港的「立體特質」,即有大量樓宇之間或樓宇至傾斜地面的平台或樓面,當局認為可採用創新的方式,如在發展項目進行多層式綠化,以增加樹葉覆蓋範圍,手法包括屋頂綠化、垂直花園、空中花園、平台種植等。   因應本港現有一些區域或地區公園,例如維園、香港公園及九龍公園,一直深受本地居民和旅客喜愛,當局認為未來透過提供更佳的連接、改善園景設計,連同西九文化區及啟德發展區,打造為更具吸引力的「旗艦公園」,日後亦應在新發展區盡量闢設旗艦或區域公園。   儘管《香港2030+》報告未有提及本港未來需要開拓郊野公園,但相關專題報告卻提及,可透過一些途徑優化郊野公園,尤指在加強生物多樣性和保護郊野公園核心,免受干擾前提之下,可考慮加強郊野公園生態敏感性較低的部分的美化和康樂潛力。   當局指,現時郊野公園設有各類長途遠足徑和家樂徑,未來可作進一步改善,讓市民更容易到達園內的康樂場地和遠足徑入口,並提升配合郊區環境的康樂設施,如越野單車設施及夜宿如露營地點,方便市民親近和欣賞大自然。   值得留意的是,當局提出仿效外國做法,探討引入「綠色指數」的可行性;有別於採用傳統的二維參數來量度綠色空間,「綠色指數」一般包含更多綠色元素,如植被生物量、葉面積指數、碳儲藏和封存量、水體覆蓋和表面滲透率。   當局指,部分在海外應用的「綠色指數」,已在國際間引起頗大關注,例如在德國柏林應用的「生境面積指數」,計算綠色空間在總發展面積中所佔的比例,當地的新建築物的發展圖則均須按照規例規定,把若干比例的發展面積預留為綠色空間,確保在密集建設的市區內增闢綠色空間,但發展商可以自行決定闢設綠色空間的方法。   當局又特別提到,為提供行人的舒適度,建議把握機會沿着主要行人走線豎立上蓋,以鼓勵市民徒步往來公共集體運輸樞紐的第一或最後一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