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6, 2024 星期日 多雲 29° 83%

300人行大欖涌 反對郊野公園建屋

2017-05-29    經濟日報
房協研於大欖及馬鞍山郊野公園建屋,近300人昨到大欖涌郊遊徑行山表示反對,指發展土地須「先棕後綠」。 有在附近經營農場的市民表示,曾見300隻螢火蟲在該處出沒,憂發展土地破壞生態。 螢火蟲棲息地 憂發展毁生態 政府邀請房協展開郊野公園邊陲建屋研究,包括大欖郊野公園及馬鞍山郊野公園附近邊陲土地。 環保觸覺、地球之友等15個團體,昨早帶領近300市民步行大欖涌郊遊徑,表達對政府擬發展郊野公園的不滿。 在大欖隧道轉車站旁經營有機農場兩年的洪先生表示,現址是向政府租用,曾見團結香港基金理事劉炳章到場視察,擔心農場日後受牽連,尤其是該處的生態系統。他指農場土地曾遭傾倒泥頭達7年,經他移除及以有機耕種打理後,現時已成為螢火蟲棲息地,曾一晚見過最多300隻螢火蟲,亦遇過超過10種品種的蜻蜓,認為生態價值高。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光表示,在有棕地、軍營、私人會所等可發展土地的情況下,不能接受開發郊野公園,強調發展土地須先棕後綠。而大欖附近一帶已有錦田南、洪水橋等重要發展區,須保留郊野公園作康樂、休憩用途。 早前政府曾稱郊野公園邊陲土地生態價值較低,前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主席、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客座副教授鄒桂昌認為,整幅郊野公園不可能每一處都有稀有物種,但生態系統是環環相扣,不應以單一位置的生態價值,斷定整體的保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