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4, 2024 星期日 微雨 21° 73%

預付樓價升幅 小心得不償失

2014-01-02    經濟日報
撰文:唐榮 欄名:專家樓論 樓價回軟、甚至只是升勢放緩,對近年高溢價買入單位的業主放盤帶來難度,因為樓市升值已經「預付」,需要更強勁的升幅,若預期的升值沒有出現又要沽貨,損手難免。 2010年1月至今年10月,差餉物業估價署樓價指數顯示,由138.3點升至245.4點,樓價升值77%,理論上,2010年買入單位的,穩賺不賠。入市的一刻預期樓價未來持續上漲,或種種因素不斷升值,而願意以特高溢價買入單位,認為未來終升值超過今時的額外所付,讓投資獲利,不過,世事無絕對。 萃峯高層三房 3年蝕90萬 最近一些二手住宅成交個案,顯示付出高溢價的風險,灣仔萃峯新近更錄得一宗蝕讓成交,涉及單位為高層B室,實用面積875平方呎,建築面積1,161平方呎,擁三房套房間隔,望山景,以1,680萬元易手,折合實用呎價19,200元,造價較市價為低。 據悉,上址原業主於10年6月以1,769.9萬元購入單位,由於睇淡後市而沽貨套現,是次轉手帳面已損失89.9萬元,若計算佣金及行政使費,料總虧蝕高達160萬元。 依萃峯成交單位面積計算,差餉物業估價署歸類為C類單位,亦即753至1,075平方呎單位,港島區,2010年6月平均呎價是10,468元,相對萃峯原業主的買入價,平均每呎20,227元,較港島C類單位平均呎價高出9,759元,這價錢部分便是買家付出的溢價。 至2013年10月,港島C類單位平均呎價已升至15,568元,但萃峯蝕讓呎價為19,200元,三年多過去,兩者呎價差幅收窄至3,632元,由一手變二手,溢價大幅蒸發。 天巒雙號屋 減價200萬沽 日前亦有一宗新界區成交,同樣是2010年買入,雖然帳面有賺,但經紀佣金已吃掉一半賺價,計算所有成本應由賺變蝕,天巒加倫大道雙號屋之買賣成交,物業實用面積2,011平方呎,建築面積3,563平方呎,連1,590呎花園,以公司轉讓形式易手,成交價3,100萬元,平均實用呎價15,415元,買家為中港商人。 原業主於2010年10月以3,030萬元買入上址,受美國開始退市、發展商紛紛割價沽貨、政府大量推地、本港政治氣候轉差等負面消息影響,看淡後市,遂趁早沽貨離場,原先叫價3,300萬元,最終減價200萬元沽出物業,持貨3年,帳面獲利70萬元,單位升值2.3%。 天巒屬於新界區E類1,722平方呎以上單位,2010年10月新界區這類單位的平均呎價為6,797元,天巒原業主的買入價為15,067元,兩者呎價差幅達8,270元。到了今天轉售,新成交呎價是15,415元,新界區E類單位升值至7,848元,兩者呎價差幅仍達7,567元。 樓價追不上溢價 蝕讓難免 當然,以上的比較仍有不足,因為是某一地區樓盤價格與港九新界整個大區作比較,高出的溢價似乎相當驚人,最理想當然是與附近同樓齡類近單位作精細比較,通常準買家入市,二手樓價較少出現高溢價買入的情況,較多在過去數年的一手市場,只要樓價升得慢,往往無法追上已付的高溢價,蝕讓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