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4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港府較早前透過房協及市建局推行先導計畫,希望推動公務員合作社房屋的重建進度。不過有居民團體及立法會議員姚松炎指由於政府數年前改變補地價計算方式,不再以現值計算,令需補的地價大增數倍,增加了的重建成本令發展商卻步,相關問題仍然存在,新措施無助解決重建合作社房屋問題。姚建議政府如無法就補地價方式與居民達成協議,可進行仲裁。
現時全港約有二百多個位於市區,有近或超過五十年樓齡的公務員合作社房屋,合共佔地約三十公頃。
據估計,相關用地約全數以現時的市區地積比率重建,或可提供近二萬個單位,容納超過五萬人居住。自九十年代起,最少有十一個合作社與發展商合作,補地價後重建的個案。
不過近年合作社重建進度非常遲緩,甚至接近停頓。居於土瓜灣一合作社房屋的徐先生指,一一年他們與一間發展商達成協議,根據過往補地價值約佔重建成本一成左右的情況,同意以每個單位補地價一百二十五萬元的標準申請重建。不過,之後他們得知,政府要求的補地價值高達每單位三百六十萬元,發展商認為無利可圖而告吹。
土瓜灣區合作社重建關注小組召集人劉錦輝指,現時香港鬧土地荒,但市區卻有大量土地資源被浪費,指「合作社沒有商鋪,可即時利用,亦有很大的重建價值。」此外,居於西灣河一合作社房屋的馮女士指有不少居民因年邁不能走樓梯,或因其他原因遷出,他們估計有兩成合作社房屋單位現都是空置的。
姚松炎指,造成補地價值大幅上升的原因,是地政總署沒有沿用以往以土地現值作計算,而改為評估地段是否有可重建的潛質,而用重建後的價值作估算,故令補地價值倍升。他指出有至少六成合作社房屋表明有八成以上的社員同意重建,但新計法下都未能重建。另一方面,亦有不少合作社指當年他們購地時,是以一半的地價折扣購買,但政府卻認為他們只付了三分一地價,故在此方面亦令估價有出入。
姚松炎建議政府將如何補地價的爭議交由仲裁解決,之後可由政府直接收購業權,或以公私合營等方式重建合作社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