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6, 2024 星期日 微雨 31° 80% 雷暴警告

何文田地售出 有何玄機?

2016-03-03    經濟日報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 何文田常盛街住宅地昨日以63.81億元批出,每呎樓面地價約10,889元,由高銀集團投得,有何啟示? 中資房企來港投地 漸成氣候 中原地產測量師黎堅輝指出,近年愈來愈多中資房企積極來港投地,漸成氣候,而且出價亦相對進取,成功奪得多幅地皮,當中更不乏規模較大的市區豪宅地。同時,亦有中資房企與本地發展商合組財團投地,相信中資房企來港投地將漸成氣候。 美聯測量師行董事林子彬表示,是次地皮成交價符合市場預期,略高於附近兩幅於2013年3月及6月售出地皮的樓面地價,並反映市區及豪宅地段仍然被發展商看高一線,較追捧這類優質市區地皮,與新界區地皮出現流標情況截然不同。 不過,唐榮認為,仍有值得留意的情況。本地傳統發展商是否對後市有保留,出價愈見保守?今年3幅地皮,萬科13億元取得深水埗地、中國海外21億元得大埔地,今次是第3幅,由高銀奪得。 出價合理 非以超高價壓境 以新批出的何文田地為例,附近有會德豐、嘉里及新鴻基地產早年投得的地皮發展中,3家發展商都是擅長豪宅項目、資金充裕,比鄰亦有項目,有區內發展經驗,可產生一定的協同效應,而3家發展商的何文田項目亦會安排今年開售,可套現再投鄰近地皮。甚至出價較進取,有助於谷高鄰近新盤的價值又或刺激市場買氣,為新盤銷售「開路」,不過,最終有投標的仍不敵。 高銀出價又是否非常勇猛?因為時間因素,該地皮成交價位高於三年前會德豐及嘉里地皮,樓價上升了相當合理,價位因景觀問題,低於新地山谷道地皮價亦屬合理,可以說,出價在「合理」水平,並非以超高價壓境,那麼其他對手出價又在哪一水平?有多少反映他們對後市的看法?是整體住宅供應太多?是同區太多新樓花?還是對後市較保留的計算結果?致使較「合理」出價更保守,這些都值得市場注意。 競爭更多 破大型發展商壟斷 另一點是引入競爭的問題,其實數年前,港府開始重新主動賣地時,已有官場中人指出,地產市場需要引入更多競爭,包括吸引中資來港投地,打破本地大型發展商壟斷的局面、又或分拆不同面積地皮,使更多本地中小型發展商可以參與。近期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亦表示,由2012年4月到今年1月底,政府賣了約90幅地,總共有53間公司入場競投,當中包括發展商和投資者。其中有百分之六十四,即30幾個發展商和投資者只投得1幅地,另外有百分之十七,不論自資還是跟別人合作,只投得兩幅地。換句話說,在這53間入場競投的公司來說,有8成只投得1幅或兩幅地。 他說,根據以往的經驗,有這麼多公司和發展商入場其實有好處。換句話說,賣出的地會分散到不同公司手上。當發展商的發展項目差不多完成前,會申請預售樓花推售;而政府又不斷提供土地的話,就能夠補充貨源,希望可以做到貨如輪轉。 當然,更有市場評論認為,近年更多中資或有內地資金背景公司打入地產市場,是政經版圖的改朝換代,由過去英資財團獨佔、然後華資地產商崛起,到回歸十多年後,經過資本市場的轉化,在香港各領域的擴展,買入大量地產項目,更多不同資本在香港地產發展市場崛起,大舉進入「生產商」領域,已成定局。 --------------------------------- 後記: 文章出街前,高銀發出信息指其為香港發展商,並非內房企業,不過翻查網頁,絕大部分項目均在內地,香港只有高銀金融國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