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4, 2024 星期五 微雨 29° 80%

投地價更透明 讓市場不再瞎猜

2016-08-10    經濟日報
上月份享過上半年賣地情況,顯示地價反覆回落,相隔不夠一個月,形勢急速轉逆,地價反過來有升溫迹象。中資財團高價搶地,加上本地發展商應戰,導致地價回升。 近一個月的地價回升,最直接自然與近期樓市回溫,新盤尤其細價盤銷情理想,增加發展商對後市信心有關。 中資出價進取 冀破市場平衡 而另一方面,內地發展商高價投地,亦似乎為升溫中的地價推波助瀾。最近如五礦地產以40億元高價奪得油塘臨海商住地,每呎樓面地價7,068元,較2014年底批出同區地高逾4成,並創東九龍地價歷史新高。 過往中資發展商有不少高價投地的往績,其中今次被刷新的東九龍地價紀錄,原有紀錄保持者正是另一間內地發展商保利置業,在前年2月投得的啟德第1I區3號地盤,每平方呎地價6,530元。 保利去年亦以17.3億元,每呎樓面地價1.5萬元奪得屯門咖啡灣住宅地,創新界西地價新高;而馬鞍山地價紀錄則是由老牌國央中信泰富以14.69億元奪得,每呎樓面地價6,502元。內地發展商不是沒有低價「撈底」的情況,但總體來說,投地出價還是偏高。 中資發展商希望進入本港地產市場的原因,較早前曾經分析過。但為何中資投地偏偏給人出價偏高的感覺呢?其實新競爭者進入一個發展已經成熟的地產市場,難免要出價較其他舊有的、本地的競爭者進取,才能夠打破原有市場平衡,而客觀上政府由過往公開拍賣轉為招標賣地,「暗標」的做法令發展商只能夠以自己心目中的最高價競投,避免了個別發展商在投地場上聯手的可能性。 另一個不能夠忽視原因在於貨幣滙率的變化,若果市場預期人民幣未來數年仍保持貶值趨勢,自然是愈早愈快將現時相對較高滙價的人民幣,透過投地轉化成為與美元掛鈎的港元資產。若果人民幣貶值幅度大,單是這個滙價上變化,已經為內地發展商帶來不少利潤,也不介意以較高溢價投地。 此外,內地融資渠道五花八門,由私募基金到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等等,一線城市的物業、地皮相信頗受資金歡迎,成為某種融資的工具,導致部分財團願以較高溢價投地。 更多中資、內地或者中小型發展商加入競爭,本地發展商要保龍頭位置,投地出價亦加倍進取,如日前屯門、沙田兩幅地皮由新地及香港小輪兩間本地投得,地價均較市場估值高2至4成,預計未來地價難免被推高。 高價賣地 難免影響市場心理 對於這種情況,政府自然歡迎,除了標價上升,庫房收入增加,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早前就提到,中標情況愈分散,會減低發展商互相聯手的機會,賣地後建成屋宇能按時推出的機會更高。 問題是即使長遠市場競爭增加,有利壓低樓價,但短期內高價賣地的消息,始終會影響市場心理,尤其在現時本港樓市由情緒所主導,消息往往被業主利用作為反價的藉口。 或者正如唐榮過往多次建議,政府應該公開排名第2、3支,甚至全部標書的出價,令投地市場更加透明化,讓市民能夠知道到底是個別發展商高價中標,還是的確是市場風向已經轉變。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