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7
經濟日報
欄名:網上智慧
這幾天,有兩篇新聞及文章特別吸引止凡,閱畢這兩篇新聞及文章過後,加上一些思考分析,會對今天香港的經濟有一點「感覺」。
第一篇新聞在3月18日,花旗銀行與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發表報告,指最新香港百萬富翁調查顯示,香港百萬富翁人數大增兩成至73萬人,創新高,主因是樓市及股市獲利。2013年百萬富翁調查顯示,擁有流動資產100萬至500萬元的人數顯著增加,比2012年增加9.9萬人,是2003年調查以來的新高,佔香港成年人口的13%。
另一篇是施永青3月19日在其專欄所寫的文章,標題為「賣方接受現實樓市交投增加」,內裏的觀點大致上是指香港樓市由於辣招的影響,已經淡靜了好一段時間,而淡靜的時間愈長,所積累的購買力愈多。如今後市好像有很多不明朗因素,買家與業主的拉鋸戰開始有點轉機,業主開始減價,因為怕遲賣的價錢可能更低。而當不少樓盤一開始減價,很快便找到買家而成交,這證明了這段低成交期所累積的購買力實在不少。
早前在這裏發表過一篇文章「樓市大跌的模式」,綜合了一些過往香港樓市的大跌經驗,其中一個令樓市大跌的重點是要購買力被消耗掉。雖然作為小市民,沒有甚麼實質的統計數據在手,但如果訓練了一個能分析經濟及財務資訊的腦袋出來,你會可以從日常新聞及文章中窺探出一些有用的資料。
一直都有留意香港新聞,每天在香港生活,對香港經濟的脈搏都略有感覺。主觀地認為香港樓市實在難以下跌,原因是身邊不少朋友,或朋友的朋友,隨便一個普通打工仔,在這三兩年,把物業套現,加按或賣掉,便手持過百萬現金,在等待投資機會。當很多人都有很多現金在等機會時,這個大跌市的機會一般都不會發生。邏輯地想想,市場還有這麼多承接力,樓市怎能大跌呢?只要偶爾跌一點,已經不知有幾多「等運到」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會出手了。
樓價微跌 成交即大增
這幾天這兩篇文章或新聞,給我拼湊出一個完整畫面,支持了我的「感覺」。百萬富翁增兩成,樓價只要一下跌一點,馬上大量增加成交,這都代表我的「感覺」成立,市場所累積的購買力的確很強,這還未計及被辣招擋在門外的內地及海外買家呢。
跟很多人一樣,我也在等待機會,可惜我的「感覺」告訴我,樓市大跌這一刻不容易來臨,愈等得久,市場所累積的購買力就愈強,自然愈多人在等機會,誰等得不耐煩的,或有迫切需要的,都會出動買物業,但繼續等的人,其購買力就一直被累積着。
從身邊朋友及日常文章中洞悉市場脈搏,這是需要累積很多財務知識,亦要不斷思考分析,我就是希望追求這樣的能力。記得看過有關索羅斯的書籍,講述他有一個奇怪的身體,當他的背部感到不適時,他就會知道市場將會有問題,萬試萬靈。我不知道這是否事實,但如果要解釋,就是他不單止大腦理性地分析到市場的問題,更昇華到身體自動「感覺」到問題而作出一些反應。有否這樣的境界,實在信不信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