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東方日報
【本報訊】私樓租金不斷上升,劏房問題亦愈來愈嚴重。審計報告早前揭發差餉物業估價署執法不嚴,而屋宇署同樣淪為幫兇,導致九成半劏房單位未有申報,連同招牌及天台屋等僭建物,估計每年因而損失的差餉地租數以億元計。差估署及屋宇署最新設立補救機制,後者將每季通報劏房及僭建物資料,確保差估署可按照資料向有關建築物徵收差餉。
追溯期內視察 估價追款
曾對外聲稱部分僭建物價值低而不會優先處理的差估署,近日終於「跪低」設立補救機制。根據機制,未來屋宇署將定期每季通報關於劏房及已發清拆令但未移除的違例建築物資料,以便差估署根據最新情況準確重估租值,保障政府收入。差估署指為避免已獲發清拆令但尚未移除的違例建築物長期免除估值,該署制訂了定期呈閱及監察機制,會於兩年追溯期內適時視察,並進行臨時估價,一旦有拖欠差餉情況,將全數追回。
針對目前拒報及虛報租值情況普遍,差估署強調會聯絡出現輕微技術錯誤的繳納人,提醒準確及全面填報物業租賃詳情的重要性,強調搜集租金資料工作十分重要,會與相關部門合作採取跟進行動。
屋宇署早前承認五年來發現逾五千個分間單位、並發出逾千張清拆令,但通報差估署的資料只有違規物業地址,未有羅列單位大小及環境。過去亦僅指示員工向差估署提供就天台非法搭建物及廣告招牌發出清拆令的複印本,並不包括其他違例建築物,審計署抽查時發現有關通報率不足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