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5
經濟日報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政府着墨於商業土地供應,以及開拓更多營商空間,長遠有利本港的經濟活動,以及工商舖物業市場發展。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經濟以金融業及旅遊業為支柱。為令產業可持續發展,近年政府專注物色合適土地,去開拓新的商業區。本年財政預算案中,提及未來政府於商業地皮,以及營商空間等長遠政策,包括推出核心區地皮,令傳統的核心商業區得到可持續性的發展。
紓緩高租 刺激租戶流動性
為增加核心商業區的供應,財政預算案透露會加快把7幅政府用地,轉為商業用途及推出,提供約445萬平方呎的商業樓面供應,當中包括灣仔海旁稅務局等3座政府大樓地皮、中區美利道多層停車場及旺角工業貿易署等,全部位處少有新商廈供應的核心地段。
對於政府加快增加核心地段的新供應,卓先測量師行聯席董事潘子明認為,這可刺激區內租戶的流動性,有助整合商戶組合,為商廈租賃市場帶來新活力。至於吸納能力主要視乎當時的經濟環境,但核心商廈始終屬搶手貨,相信新供應市場反應會不俗。
他續指,新增多幅地皮位於核心地段,估計會由大型發展商投得作長線收租之用,對商廈市場買賣價不會有影響。
業界亦預期,此舉可紓緩因供應不足,而造成租金高企的問題,有利維持本港競爭力。至於最快可推出的地皮,以臨近多座酒店的尖沙咀中間道多層停車場(可建樓面33.9萬平方呎)最受市場注視。
發展地下城 選4先導區域
另外,本港核心地段舖位供應少,租金高企成商戶進駐的一大考慮因素。為增加更多營商空間,政府於財政預算中亦提及,準備就地下城發展進行研究,並選出跑馬地、銅鑼灣、尖沙咀西及灣仔,作為4個先導區域,12個有發展潛力的選址,如九龍公園、維園及香港大球場等發展地下空間。
世邦魏理仕商舖服務部執行董事連志豪指,地下空間與地面商舖不存在競爭,相反可帶動整體零售氣氛,創造協同效應。但預期地下空間商戶會以本地品牌或中小型公司為主,對國際品牌吸引力不大。
現時政府擬定發展地下空間,多位於核心消費區的邊緣地段。根據外國經驗如日本及台灣等,地下商業街多連接地下鐵路出入口,對本港的地下空間發展有參考作用。
至於本屆財政預算案中,於發展工廈的協助措施上,則未有大突破。大致上繼續推行活化工廈措施,以加快土地改劃用途工作,暫對工廈市場未有刺激作用。
撰文:文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