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7, 2024 星期五 微雨 25° 89%

補貼置業計劃 說易行難

2015-11-11    經濟日報
撰文:蔡志忠 亞洲地產董事總經理 欄名:專家論市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首份土地及房屋政策研究報告,建議政府推出「補貼置業計劃」,新建公營房屋不分公屋或居屋,全部可買可租,或者先租後買,以低至半價售予申請者,冀望將來8成港人能擁有自置居所。 基金不但倡議新建公營房屋以5折出售,甚至希望政府向銀行作出擔保,以9成半按揭貸款提供予購買者。換言之,即是一個市值400萬元的物業,以200萬元出售,首期只需10萬元,這樣的話,相信只要有一份正當職業,個個港人都有能力買樓上車,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安樂窩。 團結香港基金是前特首董建華牽頭創辦,今天提倡的補貼置業計劃,難免令人想起當年的「八萬五」,當年的八萬五房策希望7成香港人擁有自置居所,今天的補貼置業計劃目標更為宏大,假如能讓8成的港人達成置業夢想,的確是十分偉大的願景。 筆者認為說說倒是容易,但落實會好困難,當年讓7成人擁有物業尚且做不到,今天更進一步要8成港人達成置業願望,恐怕又是一番空談。 高地價低稅制 勢須改變 大家先看看長遠房屋策略,訂明未來10年興建49萬伙住宅單位,其中29萬伙屬於公營房屋,20萬伙是私營房屋。但政府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未來5年僅有9.7萬伙公營房屋落成。以這樣的進度來看,即使全部公營房屋轉為半價出售,也多不了很多港人成功置業。 另一方面,如何增加土地供應是老生常談,雖說本港仍然有67%的綠化土地及郊野公園可供開發,但是要通過環保團體和保育組織談何容易?此外,建築工人短缺也是一個大問題,即使真正覓到土地,人手不足也蓋不成這麼多樓。 當然更重要的是,要人人有屋住,還是個個可以做業主?如果期望8成的市民自置居所,那麼房價一定要訂得很低,低到大多數港人均可以負擔的範圍。如此這般,香港要改走低地價房策,改變現行的低稅制政策,土地方面收入將大幅減少,而利得稅、薪俸稅等方面要大幅增加,希望人人有自置物業的港人,必須作好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