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月 5, 2024 星期六 間有陽光 29° 59% 黃色火災危險警告

政府若量入為出 樓價跌未必財赤

2014-03-13    明報
【明報專訊】有一種說法,若政府大力打壓樓市,將會影響政府的地價收益,隨時形成財赤。姚松炎卻認為,現時直接賣地所得,一般只佔政府全年所有收入約18%,就算連同印花稅及其他與地產有關的稅收,也只佔約三成左右,則樓市轉壞令地價收入減少,未必一定會做成龐大財赤。 他形容:「以個人財政做比喻,一個人下個月的收入減少了三成,也不一定會造成入不敷支,只要同時調減個人支出,便不會使大了,政府財政是否平衡,也是如此。即是說政府如能量入為出,收入少了,便也減少開支,一樣可能達到財政平衡而未必會有財赤。」 政府「大有為」 才是財赤主因 姚松炎認為,現在全球政府包括香港,都傾向成為「凱恩斯信徒」,遇上經濟衰退,反而會藉增加政府開支,加推基建來推動經濟,「大有為」往往才是造成財赤的主要原因。 另外,近年不少發展商指因建築成本上升,才導至樓價高企難下。姚表示,正與其他學者計劃作研究,看看建築成本上升,有多大成分是因建材價格和建築工人薪酬上升所造成,又有多少是因樓宇「豪宅化」,即多用高檔建材所造成。若是後者所佔比重較大,如果市民願意接受較實用而非豪宅化的住宅,發展商又多建較平實的樓盤,則整體樓價也會較低。 姚松炎說,如一個人沒有內幕消息或是特殊的融資能力,要想在投資市場買股或買樓賺錢,兼可贏跑大市,並不容易,「如沒有過人之處,則更重要是做好資產配置,持有一定的現金,讓資產較多元化,比希望較『買中』而發達,更為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