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九月 20, 2024 星期五 短暫陽光 有驟雨 32° 68%

港建築費貴澳星3成 倡培訓工人 兩地低技術外勞人數 較港多35及365倍

2014-03-12    經濟日報
亞洲地區同樣面對建築費上升問題,但香港較澳門及新加坡的建築成本高出約3成,關鍵在於兩地輸入低技術外勞較港為多,業界建議,宜加強本港工人培訓(見另文——「工會:人手錯配 致工人不足」)。 港人工資 佔建築費約3成 本地建造業人手供不應求,帶動工資上漲並成建築費上升重要一環,業界粗略估算,現時本港建築工人的工資,佔建築費約3至4成左右,比例舉足輕重。面對政府近幾年積極增加土地供應,以及多項大型基建上馬,社會再掀起應否加大力度輸入建造業外勞的討論。 2012年本港輸入的低技術外勞人數有2,415人,僅佔勞工人口比例0.1%。參考鄰近地區的同年數字,澳門輸入外勞數目有8.73萬人(較本港高35倍),佔當地勞工人口26%;新加坡更達88.4萬人(較本港高365倍),佔當地勞工人口28%。 需優化港外勞制 保障工人 再對照三地的建築費,據利比測量師行資料顯示,以高檔次分層住宅為例,澳門及新加坡的建築費平均每平方呎不足1,900港元,本港則為每平方呎約2,325元,較兩地高出約26%至30%。若單看上述數字,本港建造業似乎應考慮重新輸入外勞。 然而,即使社會各界達成共識,未來加大力度輸入建造業外勞,事前也要先優化本港的外勞制度,以保障本地建造業工人的權益。新加坡及澳門的外勞制度有一定參考價值。 要保障本地建築工人權益,外勞輸入的限額是首要關卡,新加坡現時會就各個不同行業的外勞設配額限制,當中建造業本土工人與外勞的比例上限為1比7,當地政府也會按外勞學歷和工資,發出不同工作簽證,藉此控制低技術外勞數目。 澳門方面,限定建造業本地員工與外勞比例為1比1,而且僱主須優先聘用本土勞工。不過,本港的外勞機制暫沒有相關的數量限制,只須證明未能聘請所需人手,就可交由勞僱會審批外勞申請。 星須繳外勞稅 增輸入成本 其次,新加坡設有外勞稅,僱主每月須按人頭繳交外勞工人稅,提升輸入外勞的成本,據了解,技術愈低的勞工,所繳外勞稅金額會愈高,一般每月要為每名外勞繳稅約2,000至4,000港元不等。稅項將用於政府開支,以及補助低工資的工人。本港及澳門則未有設立此類稅項。 工資方面,本港規定外勞的人工不可低於本地工人入息中位數;新加坡則沒有為外勞定工資下限,這可能是當地外勞人口達百萬計的原因之一。反觀澳門的聘用外地僱員法就列明,外勞的工資須與從事相同工作的本土僱員睇齊。(系列三之三.完) 撰文:呂勁康 系列名:建費狂飈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