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九月 20, 2024 星期五 短暫陽光 有驟雨 31° 71%

標準有別 每呎成本高3成

2014-03-10    經濟日報
撰文:余敏欽 欄名:小知識 發展商常用的建築成本,每呎現約4,000元,較利比統計的2,800元高出3成,差別在兩者計算標準不一。 前者以建築面積(Construction Floor Areas,CFA),而後者採用可建樓面(Gross Floor Areas,GFA)。 發展商常用的每呎建築成本4,000元,較利比統計所得2,800元高出不少,當中差別原來在前者以建築面積(CFA),而後者以可建樓面(GFA)計算,標準並不一樣。 工料測量師為工程估算整體建築費,需要基於實質興建的工程樓面計算,所以利比測量師行公布的建築成本,是基於「建築面積」(CFA)計算,連電梯井、樓梯井及機電間等都會計算在內。 「發水比率」愈高 成本差距愈大 至於發展商在計算建築成本時,則多採用「可建樓面」(GFA),不一定會將會所、電梯井等獲豁免的樓面計算在內,所以可建樓面一般會較建築面積為少,令其比較計算在項目上的每平方呎投資額,方便控制成本以及評估日後定價。 當項目獲豁免的額外樓面愈多,俗稱的「發水比率」愈高,建築樓面與可建樓面所計算出來的建築成本差距就會愈大,例如一個建築費約3億元的項目,可建樓面約10萬平方呎計算的話,每呎建築成本是3,000元,但以發水後的建築樓面達1.1萬平方呎計算,則會減少至2,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