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5, 2024 星期三 微雨 23° 91%

如果新沙士殺到……

2015-06-08    經濟日報
撰文:唐榮 欄名:專家樓論 去年伊波拉肆虐,曾經輕微觸動港人的神經,近日南韓爆發新沙士,港人的警戒心又再大幅提高,因為是「沙士」之名、因為是港人熱愛的旅遊點南韓,兩地人的交流相當頻繁、因為南韓未出現控疫之勢…… 翻查當年沙士的資料顯示,2002年12月底,廣東民間出現了致命怪病的傳言。2003年2月21日,一名染病的廣州中山大學退休教授來港,並入住旺角京華國際酒店911號房,有關病毒正式進入本港。至同年6月12日起香港再未有新增個案,並終在6月23日從疫區名單中除名,持續近7個月,疫潮告一段落。 其間樓市的情況又如何? 去年伊波拉在非洲爆發時,唐榮曾撰文指出2003年沙士期的情況,當時資料仍然適用,土地註冊處的收據,2003年沙士期間,可以說是樓市的最後一擊,樓宇成交量及樓價均雙雙下跌,但當從疫區中除名後,樓市亦走出自1997年金融風暴後的持續下滑期。 不敢亂上街 致睇樓活動停頓 疫症對樓市最大的影響應該是睇樓活動停頓,無論是二手買家不願到處亂晃、賣家亦怕別人把病毒帶進家門、一手售樓處又怕是公眾聚集的地方,當這些活動大幅減少,成交亦自然急跌。 附圖看到,2003年1月(約反映2002年12月)住宅的成交量有6,187宗,但到2月急跌至3,649宗,成交量大減41%,整個沙士肆虐期均在低位徘徊,但7月(反映6月實際市況)已開始反彈,反映疫潮轉淡成交回升,亦上升至同年1月時,整體物業交易7,000宗以上水平。另外,若比較整體樓市交易與住宅部分,住宅受到的影響顯然較深,因為從附圖可見,包括一二手住宅的交投在疾病爆發時的1月,亦即附圖2月的數據,住宅成交量的跌幅達41%,較整體的37%為高。換言之,住宅因屬賣方的起居生活所在,更是謝絕睇樓,成交收縮的情況更明顯。 成交量減,樓價亦無可避免受壓,差餉物業估價署的價格指數,沙士爆發的半年左右,樓價跌幅約為9%左右,同樣在疫潮過後,樓價在該年8月,已經微升至58.6點,同年12月,已升穿1月疫潮發生初時的價位。 港人有經驗 料無恐慌性拋售 可以這樣說,疫症對樓市一定有影響,價量齊跌,最終要看疫潮持續的時間。是否傳入香港、是否在社區爆發都是關鍵因素。另有一點要注意的是,2003年疫症爆發時,香港樓市正處於谷底,俗語說是「臨尾踩一腳」,亦促使樓市快速觸底,藉疫症離去反彈。若這次新沙士於近期傳港,香港樓市的處境有所不同,發生在樓價的歷史高位期,有何反應? 成交量進一步萎縮是必然的,不過,經歷了上次沙士期,香港人有了經驗,估計不會出現恐慌性拋售,除出現個別低價成交外,相信將是市場極度淡靜,買賣雙方守到疫潮後,再謀變化的局面。 www.facebook.com/hktong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