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29, 2024 星期六 多雲 30° 78%

香港財策師學會會長趙小寶:自住不妨租 再買樓投資

2014-02-27    明報
【明報專訊】香港不少人因沒有樓而煩惱,也有人因供樓承受重大的財務及心理壓力。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會長趙小寶就認為,考慮是否買樓,要先認清買樓的目:是自住、投資,還是當作累積資產?然後才能做好財務策劃,慢慢達到目標。 趙小寶指出,香港人買樓,大部分作自住,投資比例較低;但其實,若是自住,租樓已可解決;一般人認為自住便要買樓,很多時是將目的混淆了:他們是希望透過買樓,滿足其擁有資產或以實物方式累積財富的目的,「香港人和中國人喜歡買樓自住,但外國人也要住樓,他們卻大多選擇租樓,因租樓可更自由,可在租約完後搬往更新和更好的樓宇,也不用怕買了樓後物業變舊等。當然,不買樓也要承受會加租的風險」。 趙小寶認為,若以為買樓可以發達,又或樓宇一定會升值,這便屬於投資行為,「樓價可升可跌,買樓投資,便要有承受風險的心理和財政準備,更要知道,樓價不一定只升不跌」。 買樓未必自住 出租回報或更好 他指出﹕「很多人將自住和投資混淆,其實在財務策劃的角度看,可以一邊租樓住,同時又買樓投資。比方說,一定要住市區方便上班又買不起市區樓,可以租市區樓住,同時有閒錢可買郊區樓收租和博升值,又或相反, 比如在郊區上班,但有財力可買市區樓投資,那市區的租金收入,隨時蓋過郊區自住樓的租金支出,還有餘錢落袋。」 「當然,也有人認為住在自置居所的感覺更實在,更有長遠性。這是個人的選擇,而更有人會買股收息,用收到的股息去交租,即是租樓解決自住需要,卻投資其他項目去達成財務目標。」他補充。 買盈富領匯儲首期 對冲樓價波動 趙認為,如果要買樓,自然要先儲足夠首期,這便要訂立目標和透過財務策劃去完成目標,「現在年輕人嘆買樓難,但香港數十年來都是不容易買樓的,如真的想買樓,便要訂立儲蓄和投資目標,以累積首期,這便可能要改變消費模式,比如減少去高檔食肆,或少換新款電話。而若怕樓價升得快過儲蓄,便可能要加強投資的知識,冒較高的風險,加快投資金額的增長速度」。 「一般而言,若透過投資儲首期,可假定一個地方的經濟與樓市表現有某程度的掛鈎,例如計劃儲首期買香港樓,便可考慮盈富基金(2800)或領匯(0823),因香港經濟增長推升樓價,那買入持有盈富、領匯也會受惠,對冲儲首期時樓價上升的『風險』 ,而當香港經濟變差令盈富或領匯受壓,樓價也可下調,同樣突顯有關投資的對冲樓價作用。」 炒樓風險高 莫只看成功者 他又指出,很多香港人有錢便買樓,買完一間又一間,「卻忽略了資產過於集中,沒想到要分散風險的問題。要知道,物業屬低流通性的投資工具,如經濟環境惡劣時又碰上失業要被迫賣樓,便可能賤價出售物業或甚至可能斷供,所以如擁有多間物業,趁樓價高時減持套現,將套現放在其他投資工具,一來可分散風險,二來增加了資產套現的流通性,屬值得考慮。不過,喜歡買樓的人多是較保守和不喜歡改變的,要說服他們投資改動也不容易」。 他續稱:「很多人看到一些富豪靠買賣物業發達,其實都是看到事後的結果。因買賣『磚頭』 發達,多是要透過高槓桿,這便要冒上風險。過去數十年的樓市大浪,其實將不少炒家淹沒了,我們不能只看到成功的例子,卻忽略了被淘汰的人!」 明報記者 陸振球 攝影 黃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