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29, 2024 星期六 多雲 29° 77%

政府擬拓地下空間 增商業樓面

2014-02-26    經濟日報
為增加商業樓面供應,政府銳意向地下空間發展,選定銅鑼灣、尖沙咀、跑馬地、金鐘/灣仔4大旺區的12個地點。 粗略估算所涉及的研究範圍達490萬平方呎,有潛力打造成大型地下購買街及商城。 政府早在幾年前已開始就地下空間展開初步研究,確認有助在人口密集地區提供更多土地,故此在今年施政報告內提出在4個策略性地區進行先導研究。 選定4策略地區 涉490萬呎地 該4個策略性地區包括金鐘/灣仔、銅鑼灣、跑馬地及尖沙咀,大部分屬傳統商業區,選址背後存在三大理由,首先是4個地區於現時或未來的港鐵沿線,位處交通樞紐,土地極具發展潛力;其次,該等地區轉型成為商業中心,但有限的土地資源窒礙發展,最後是區內亦分別有佔地廣闊的休憩用地,為發展地下空間提供條件。 政府相信發展地下城,在能夠加強市區連接,容納新設施或遷置地面設施,以騰空寶貴的地面土地等好處外,更加能夠直接增加區內商業及其他用途的空間,提供地下購物街連接各港鐵站及現有和未來的主要建築物。 據政府早前提交的文件顯示,4個策略性地區合共有12個初步選址,涉及近490萬平方呎用地,大部分屬於公園、休憩用地,背景原因相信與業權統一,政府能夠更容易協調管理有關。 維園佔地大 打造大型商場 銅鑼灣區內的初步選址有5個,為4個策略性地區之中最多入選,包括大坑道巴士總站、香港大球場、紀律人員康樂會及維園等、其中以維園面積最大,涉及204萬平方呎樓面,由於鄰近百德新街等主要商店街及銅鑼灣地鐵站,最有潛力打造成大型地下商場。 至於灣仔區方面,則涉及4個選址,包括比鄰會展站的灣仔運動場,相信能夠配合鄰近興建會議中心的計劃,而附近灣仔西基本污水處理廠及夏愨道食水抽水站,相信以搬遷以騰空土地發展為主要方向,其中後者已決定與比鄰的紅十字會總部一併用作發展商廈。 至於跑馬地則是跑馬地馬場內的運動場部分,會避開現有地下蓄水池的位置,而尖沙咀西則是九龍公園及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因鄰近旅遊旺區,加上區內如新世界(00017)的K11商場、凱聯(00105)的i-SQUARE均有地庫設計,當九龍公園進一步發展地下空間,將能接駁起整區,發展潛力較大。 撰文:余敏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