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29, 2024 星期六 多雲 30° 77%

增建居屋助達標 力度有限

2014-02-26    經濟日報
賣地結果取決於發展商競投意慾影響,政府要確保供應達標,其中一個方向是增撥居屋供應,作為私樓供應的「代替品」,但在長策會制定私營房屋供應比例下,調節空間有限。 政府要穩定私樓供應,需要私人發展商參與競投土地,擔任將「麵粉」製成「麵包」的角色,但發展商參與投地發展屬於商業決定,當樓市踏入調整周期,出價自然會更為審慎,近期地價已經率先回落,例如南豐早前投得的屯門限量地,樓面呎價創沙士後12年新低。 財團土儲足 投地審慎 其次,經過政府過去幾年積極推地,不少大型發展商早已吸納多幅土地,成功補充土地儲備,未來自然不會再急於高價投地,一方面會以合組財團形式參與競投大型地皮,降低投資風險,另一方面出價亦會更為審慎。 當發展商的出價與政府評估地價的差距擴大,甚至低於當局擬定的底價,將會增加地皮流標的機會,令政府要提供到每年土地供應目標的難度增加,例如過去兩年私樓供應不達標,背後原因正是由於馬鐵大圍站、輕鐵天榮站兩個項目流標所致。 即使日後政府有意加強土地供應力度,但在市場承接力減弱的情況下,供應要達標自然事倍功半,故此有意見認為,增加居屋供應亦能夠滿足一部分中產家庭的置業需要,當私樓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可能會增撥資源在居屋方面以彌補不足。 私樓供應缺 樓價恐升 事實上,在輕鐵天榮站兩度流標之後,政府已展開研究回購項目,以撥作居屋發展,而原本規劃為私樓發展的西鐵天水圍站項目,早於去年已經決定轉作居屋用途,涉及2,500伙。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現時長遠房屋策略已經決定10年公私營住宅供應的比例為6比4,換句話,私人住宅供應目標應為19萬伙,平均每年1.9萬伙。 假若政府透過增加居屋供應,填補私樓供應不達標局面,則有機會令6比4的比例被打破,屆時私樓供應短缺,樓價或會受刺激上升,限制政府將私樓用地撥作居屋的力度。 撰文:余敏欽 系列名:賣地前瞻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