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2, 2024 星期五 間有陽光 21° 69%

重建公務員合作社 高難度下的回報

2015-08-19    經濟日報
撰文:唐榮 欄名:專家樓論 南豐筲箕灣藹寧園重建項目上月完成補地價,隨即就能夠動工發展及在明年預售樓花。項目由收購至今歷11年時間,揭示收購公務員合作社重建的吸引力及困難之處。 藹寧園重建項目 歷時11年 藹寧園重建項目,前身為5幢5層高的公務員合作社項目,最早在07年已經吸引恒地以5億元收購,一度收購9成業權,後因為補地價洽商不成功而放棄併購,直到3年後才再獲南豐以6億元收購,並替小業主補回總額5億元的地價。 若果以藹寧園原本的樓面約8萬平方呎計算,發展商收購成本的樓面呎價達1.37萬元,比起一年後批出的前北角邨海景地王(樓面地價約9,347元)高出接近5成。 發展商之所以願意高價收購,原因在於藹寧園當年發展時地積比率僅1.4倍,相當於現時分區規劃大綱圖容許的8倍,仍有不少餘剩地積比率,只要向政府補回地價就能夠將可建樓面擴大至45.76萬平方呎(即俗稱補高空),收購呎價就相應下降。 事實上,南豐就第二次地價30億元,連及收購、第一次補地價成本,總地價支出約41億元,樓面地價約8,966元,與同區愛勤街海景「蚊型地」地價相若。 從藹寧園的例子,見到重建公務員合作社的吸引力除了當年批出的地皮,不少位於市區地段,甚至是半山、九龍塘一類的豪宅地段外,更與地積率未用完有關,如發展商局曾披露,現時178個已「分契」的合作社項目之中,大約有一半重建後地積率可增加一倍或以上。 從過去多個合作社項目,如由西半山樂基山邨重建成的天匯、紅磡漆咸大廈重建成的昇御門、九龍塘福景苑重建成的珏堡,以至被視為合作社重建「經典作」的寶翠園,都見到合作社項目重建潛力高,其實吸引不少發展商注意。 需兩次補地價 出價相對審慎 另一方面,社會上亦有意見,認為合作社重建的步伐仍太慢,總數238個合作社項目之中,只有11個已經進行重建,如果餘下尚未重建的項目一併發展將能提供逾1,000萬平方呎樓面,提供的單位供應以萬伙計。 合作社項目難於重建,原因不在於發展商對這類地皮沒興趣,反而他們興趣甚大,視之為肥肉,只是合作社項目受地契限制須進行兩次補地價,除了補高空外,還要補回當年政府批地建屋時豁免的三分二地價,重重成本下,發展商出價變得相對審慎,未必能夠滿足合作社業主希望出售單位後能於同區置業、改善生活的願望。 近年社會有聲音要求政府(特別是市建局)介入重建,不過考慮到合作社業主當年已獲得公帑資助(免收三分二地價),如果再豁免地價重建,恐有雙重福利,所以政府轉為由房協在不蝕本的前提下提出重建先導計劃。 由於先導計劃要「不蝕本」,房協提出的收購並不會與私樓樓價相若,而是以三分二地價折讓再加上10%溢價,收購價對於「數口精」的合作社業主並不吸引,唯一可取是小業主可擁有「綠表資格」在居屋第二市場買樓,因此有不少人仍認為計劃屬「不可能任務」。 可要求小業主 承擔部分成本 發展局指,計劃日後仍有優化空間。到底有何優化的可能性?唐榮認為,如果房協能夠如市建局般開出「樓換樓」條件,並在新建成的單位加入補地價限制,變相由房協以新樓單位的建築費換取發展權,甚至要求小業主亦承擔部分建築成本,亦不失為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