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九月 20, 2024 星期五 間有陽光 幾陣驟雨 30° 79%

改變資助房屋 數字怎麼說?

2014-11-19    經濟日報
撰文:唐榮 欄名:專家樓論 港大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昨日在一個講座中建議,政府應重新審視資助房屋政策,令中低收入家庭擁有自置房屋。 三成公屋戶 有條件購入單位 他指,目前有三成的公屋住戶,有條件購入所租住的單位,建議政府以建築成本價向公屋租戶出售單位,令本港市民自置物業比例由五成一,在2023年提升至八成三,同時應取消居屋轉讓補地價的規定,增加房屋供應。 如果跟着教授的建議調整資助房屋策略,樓市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先看看一些最新數字: 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香港家庭住戶數目約有244萬,家庭住戶平均人數是2.9人。他們的居住情況如何? •整體來說,自置居所住戶在家庭住戶總數目中所佔的比例是50.6% •以居於公營房屋的住戶(包括公屋及居屋等)來說,自住居所的比例為32.5% •至於私人房屋的部分,屬於自置居所的比例則有66.3% 依照王于漸的評估,配合官方數字,全港約244萬個家庭,有五成一是自置居所,涉及約124萬個家庭,要在2023年推升至八成三,亦即大約達到203萬個家庭自置居所,估計要較目前再增加79萬個家庭,由租住公屋私樓,搖身變成自置居所。 若依上述的比例,可高速發展的空間應該是居於公營房屋的住戶,除了居屋及小量租置計劃外,絕大部分居於出租公屋,這種情況便不難理解王于漸提出,以建築成本價向公屋租戶出售單位,應該是現時最快速可讓市民擁有居所的方法。再看看香港現時房屋的組成部分: 售23萬伙公屋 套現1380億 依照政府的香港便覽資料,截至2014年3月底,本港有約150萬個私人住宅單位、至於公屋單位數目約有781,700個、資助出售房屋部分則有471,000個單位,包括各類居屋、夾屋、租置公屋。簡單理解就是全港約有275萬個不同種類的住宅單位。 若依王于漸估計現時有三成公屋戶有條件購入租住單位,決定重啟租置計劃,房委會及港府要研究推售78萬個公屋當中的約23萬個公屋單位,若依照每個單位實用面積300呎、建築費每平方呎2,000元計算,每個單位價值60萬元,23萬個單位全部售出,港府或房委會可套回1,380億元,是否能創造有利條件、更多資源發展公屋?以上列數據計算,全數售出23萬個公屋,亦令自置居所比率由五成一推高至稍逾六成。 取消居屋補地價 或掀爭議 理論上,要達致八成三市民自置居所,現水平要再增加79萬戶,除了即時可售23萬公屋外,隨着時間推展,餘下的55萬伙公屋單位應該陸續出售予租戶,便足把全港自置居所比例,推高至逾八成的水平。 王于漸亦提出,取消居屋補地價轉讓的規定,47萬伙居屋等不管已否補地價,全數搖身變為可自由買賣的私人樓。可以這樣說,兩方案對中小型住宅市場都會帶來衝擊,大幅削減中小型私樓的潛在買家,但政策涉及的爭拗,如居屋已經折扣買入,政府還送上地價可自由轉讓,相信將引發不少反對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