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3, 2024 星期一 雨 25° 93% 雷暴警告

補價仲裁機制 有助緩和爭議

2014-02-18    經濟日報
撰文:柯興捷 富山地產行政總裁 欄名:專家論市 近來香港樓市受到連串不利消息打擊,包括美國連續縮減買債,天榮站兩次失敗流標。 最新消息是,兩幅屯門住宅地以12年前樓市谷底價成交,新地(00016)的元朗豪宅「爾巒」,更被形容為劈價傾銷,為本地樓市營造了全面告急的氣氛。 二手信心減 新界西先跌 影響所及,二手樓小業主近日普遍信心弱化,農曆新年後新界西北成為第一個失陷的重災區,而非傳統豪宅區。除了業主願意將議價空間進一步擴大之外,市場更傳出個別住宅單位以低於市場價1成,甚至要止蝕離場,為求盡快脫手,劈價100萬、200萬元,漸見普及,而超級豪宅減價千萬元,依然未見買家積極承接。 香港樓價真的面臨崩潰嗎?我猜想已有不少市民心中泛起這個懸念,然而,在我看來,香港樓價的走向,最主要決定因素是取決於可建住宅的土地實際供應量,一直以來,香港政府才是唯一可以徹底管控土地供應量的最大莊家。但是,由於近年民粹高漲,已削弱了政府主宰土地供應的傳統權力,地產政策處處受到異見持份者的反對及制約,不論是填海、提高地積比,或開闢郊野土地,一律動彈不得。因此,近期外圍波動引致樓市吹淡風,若不是受制於實施中的遏市辣招,絕對是投資者的入市好機會。 不過,香港政府最近卻機靈地採取了折衷的思維,為增闢住宅用地帶來了新希望,就是引入仲裁機制去處理轉改土地用途的補償地價爭議,從而突破和發展商之間,糾纏在轉變農地為住宅地的矛盾僵局。 適逢最近新界西北區發生連串不利地產事件,締造了一切有利條件,讓手持龐大土儲的發展商,可以用更廉宜的代價,將農地轉改為住宅用途,不但可以抵銷建築成本的急增,更為進一步緩和樓價創造有利的形勢!